注册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多运动防治抑郁 吃枸杞强身健体


来源:广州日报

针对抑郁症人群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一现象,苏国辉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多运动防治抑郁”的研究课题,近期,他们通过反复试验,证实了运动会刺激大脑内的“脂联素”增加、增强大脑内海马区的神经形成,从而调节情绪,缓解抑郁。

原标题: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多运动防治抑郁 吃枸杞强身健体

苏国辉几十年如一日专注自己的科研领域。

图:gettyimages

“学校让同学们每天花半个多小时跑步、做操,这对大脑的发育是很有好处的,想要保持长久的记忆,最好的选择就是运动,聪明学习与运动也有关系,我多年来也在坚持运动。”在广东华侨中学金沙洲校区的“大师讲堂”现场,苏国辉摆动着手臂,做出了一个游泳的姿势, 风趣地向学生介绍说:“我每天早上在做这套叫做‘岸上游泳’的动作。”“运动与脑健康”、“中药”是苏国辉一直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他认为这两个领域不但对日常养生有帮助,而且与神经修复与再生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院士风

文/图 张映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

名片

苏国辉,神经解剖学家,原籍广东顺德, 1948年出生于香港,1973年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生物系,197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哺乳动物视觉系的发育、可塑性及再生研究,其成果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与引用。现为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视网膜节细胞可再生

苏国辉长期致力于视神经系统的发育、可塑性及再生研究,他是第一位证明了成年哺乳动物的视网膜节细胞可以实现再生的科学家,这被认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拓性的研究内容。

早期人们普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一般是不可再生的,苏国辉在研究中留意到,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受损后是具有再生能力的,但为什么中枢神经受损却很难再生呢?好奇心促使他对此现象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带领研究组选取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神经系统做了一个尝试,即通过改变视神经系统的“微环境”,发现可以令受损视神经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再生的能力。

根据这原理,他带领团队创建了“外周神经视网膜移植模型”,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和应用。苏国辉告诉记者,这种方法还可应用于培养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能力上,有望让脊髓损伤、老年痴呆等病症得到缓解。目前,他们的研究成果逐渐转向临床实验,比如,通过脐带血细胞移植的办法,帮助损伤期一年以上的慢性脊髓损伤病人恢复丧失的神经功能。

苏国辉经常强调:“科研人员做研究,首先看重的应该是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带来什么好处,要立足于实际情况。”他的许多科研课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针对抑郁症人群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一现象,苏国辉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多运动防治抑郁”的研究课题,近期,他们通过反复试验,证实了运动会刺激大脑内的“脂联素”增加、增强大脑内海马区的神经形成,从而调节情绪,缓解抑郁。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用枸杞子泡水、泡酒或煲汤,中医认为常吃枸杞子能“坚筋骨、耐寒暑”。为探究枸杞子“养生保健”功能的原理机制,苏国辉对枸杞子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们发现枸杞子中的“枸杞多糖”对视网膜神经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提升细胞再生、减少细胞凋亡,研究组将这一发现应用于青光眼、中风、老年痴呆、脊髓损伤、抑郁症等实验模型中,并证实都能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

苏国辉建议,市民可以用枸杞子泡蜜糖水饮用或是食用枸杞子,每日大约10至20粒的量就已有保健功效,但具体食用量仍需视个人的体质而定。

中学时代曾是摇滚乐手

苏国辉少年时期成长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他出生于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家里共有13位兄弟姐妹,经济负担非常重,父母为养家糊口整天忙碌,无暇监督孩子们读书。苏国辉小学时顽皮好动,上课经常开小差,放学就去逛街玩耍,或到海里游泳,家庭作业经常不做,为此没少挨过老师的批评。那时,香港的小学根据学生的成绩分班,苏国辉被贬到差班,小学毕业时因成绩不好,几经奔波才被一家私立中学收留。

上中学后,苏国辉好玩的习性并没有明显改变,年轻的他开始对电吉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用节衣缩食省下的生活费买了一把电吉他,开始玩起音乐,不久后还和同学成立了一支流行摇滚乐队。凭借出色的演出,他们很快赢得了周围人的认可,这支起初并不起眼的小乐队后来名气越来越大,不但常常应邀去各种舞会、派对表演伴奏,还被出版商邀请去录制过唱片。“做乐手的经历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不但令我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更体会到团队分工合作、创新思想的重要性。”苏国辉回忆说。

临近会考的最后一年时,苏国辉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将来,他意识到若想发展得好一些,还是要认真学习考上大学的。在高中的最后一年,苏国辉暂时放下了喜爱的音乐,开始潜心学习,但终因准备时间不足,他未能获得在香港上精英大学的机会,不甘就此结束学业的他决定报考美国的大学。经过努力,1968年,他通过了美国东北大学入学和英语托福考试,开始了留学道路。

坚持 “自讨苦吃”

出国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高昂的留学费用。苏国辉告诉记者,那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只能负担他在美国一年的学费,因此,第二年他就一边学习,一边自己找工作挣钱,“印象深刻的是,那时一天做两份工,上午到学生餐厅洗碗刷盘子,下午就在一家药剂房里为一位配药师做助手。”

在药剂房工作一段时间后,苏国辉感觉自己不是很喜欢这类工作,而他在高中时就对生物有兴趣,经过一番考虑之后,苏国辉决定改选主修生物学。后来他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找到了一份做动物管理员的工作:每天帮忙喂养动物,给动物换笼子、清洁卫生。虽然比较累,但苏国辉踏实认真地工作,同时不断向周围的人虚心请教,他的勤奋好学受到了主管教授的赏识,并邀请他加入了自己的科研小组。不久后,苏国辉发表了自己第一篇关于动物基因的论文,而这在当时大学本科生中是很少见的。“要学会‘自讨苦吃’,有机会就应该尽量多做些事情,这也会不断地提升自己。”苏国辉说。

1977年,苏国辉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面对美国的许多工作机会,已在外漂泊10年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香港。虽然回来后面临的研究条件非常艰辛,但他心底里却因能“凭借香港与内地的紧密联系,可以为国内的神经科学发展尽一分力”而感到高兴。

自去年开始,苏国辉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广东,并致力于推进脑科学在广东的发展,他利用“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这一平台,汇集了一支优秀的“中枢神经再生修复”研究团队。苏国辉告诉记者,“广东很重视科研人才,各院校、科研单位在引进人才方面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这边的科研氛围感觉很好。”

书法、音乐、运动、

学习普通话

工作之余,书法和音乐是苏国辉的两大爱好。在苏国辉办公室里,除了日常办公用的桌椅外,唯一的装饰品就是墙上挂着的几幅书法作品,其中一进门就可看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几个书法字,这是苏院士特意写给自己的,为的是勉励自身摒除杂念,潜心科研工作。

在苏国辉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虽然后来转向科研工作,但苏国辉一直没有放弃青年时期对音乐的那份热情。偶有空闲,也会饶有兴致地叫上几位朋友合演一曲,每年学院或研究机构搞文娱年会,苏国辉都是舞台上的表演常客。苏国辉告诉记者,年纪大了之后,摇滚音乐玩起来有些吃力,他近期利用闲暇时间开始学习古典吉他。

每天早晨起来,苏国辉都会坚持做运动,与平常老人跑步、打太极不同的是,他练习的是一套游泳动作,他自己命名为“岸上游泳”,就在家里一边练习一边看电视,他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讲得不是很好,趁运动时可以利用电视练习发音。“其实做什么运动并不是重点,运动最困难在于坚持,所以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能坚持下来的一项运动。”

标签:放学 发育 小学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