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女性玩“平权”周山村最潮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这段历史还要从2002年开始说起。当时,乐施会支持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在周山村实施了两期项目:“河南农村妇女手工艺品开发合作社前期探索”和“河南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品开发与妇女赋权”。虽然,项目都是想帮助开发妇女传统手工艺品,提高农村妇女经济收入,不过第二期项目更强调了“妇女赋权”——在增加妇女经济收入的同时,促进妇女草根组织建设,提高妇女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及其在家庭和社区中的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2004年“周山村妇女手工艺品开发协会”作为一个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组织,孕育而生。

原标题:女性玩“平权”周山村最潮

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梁军,推介由村妇集体创作的新书。

村姑郝玉枝在做刺绣。

村姑郝玉枝在做刺绣。

周山村是全国第一个制定体现性别平等村规民约的村庄。在农村空心化,留守妇女成为农业主力军的大背景下,它的探索和经验显得尤为珍贵。重男轻女的乡村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它不断强化性别歧视,甚至直接决定农村资源的分配,影响了妇女在土地、财产、受教育乃至参政议政权等方面的权利。周山村用10余年的苦心经营创造了历史,其中的酸苦与泪水,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

秋天到了,河南登封市大冶镇的周山村迎来收获的季节。村小旧址的小院不久前刚被粉刷一新。小院里摆着多个展板,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改变”的故事。展板后面的墙上,画着农妇纺纱织布的肖像,俏皮亲切、惟妙惟肖。这几年到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而10月15日这天更显特殊。2008年联合国将每年10月15日确定为“国际农村妇女日”,旨在引起各国、社会各界对农村妇女的关注。主办方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与香港乐施会特地把会场布置整齐,以迎接从各地赶来的媒体。一本由农村妇女集体创作完成的新书《咱们的故事咱们绣》也在掌声中公开亮相。

“这本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生产过程。人们从来都觉得,农村妇女是落后的,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从来没有书写历史的可能。然而在这本书里,她们把自己生命经验,成长与改变,从改变自己到改变村庄,经过思考,总结出来,最后呈献给大家看,成为了可以分享、传播的知识。”作为新书的“幕后推手”,从香港赶来的陈惠芳显得很高兴。创作者们也纷纷上台发言。有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人称“梁大妈”的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梁军赶忙走过去一把搂住对方,略带感慨地道:“行动者的支持总是饱含泪水的。”

建组织,姐妹们自己玩

这段历史还要从2002年开始说起。当时,乐施会支持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在周山村实施了两期项目:“河南农村妇女手工艺品开发合作社前期探索”和“河南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品开发与妇女赋权”。虽然,项目都是想帮助开发妇女传统手工艺品,提高农村妇女经济收入,不过第二期项目更强调了“妇女赋权”——在增加妇女经济收入的同时,促进妇女草根组织建设,提高妇女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及其在家庭和社区中的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2004年“周山村妇女手工艺品开发协会”作为一个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组织,孕育而生。

景秀芳作为村里姐妹的“大姐大”,也是在那一年被大伙以丢玉米粒的方式投票,选上会长的。2002年,她作为代表参加了河南省组织的一次村民骨干培训,第一次接触到了社会性别意识。“我以前就在家里做饭,觉得很自卑,样样不如人,遇到事只知道哭。现在我知道自己也有潜能,妇女组织起来力量大。”对待丈夫秀芳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会经常跟丈夫辩个理儿,“以前我是仰视他,现在我跟他是平视,没有谁压倒谁,更多的是互相尊重。”

2007年协会成员开始用“一针一线”集体生产并坚持至今。现在协会有了12个核心姐妹。很多妇女说,自己生活圈子不再是“面朝土地背朝天”、“成天围着锅台转”。周山村有300多户人家1400多人,散居在四周的山坡上,村民之间虽彼此认识,但鲜有感情交流。自从有了手工艺小组,大家会挤出时间一起做手工,切磋技术心得。谁家要是遇到点什么事,互相宽慰几句也就过去了。协会还借鉴了台湾布工房的集中生产经验,采取“合作生产、按劳取酬、不分红、设立发展基金”的组织原则。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产生竞争,可以维系和保持团队成员之间的融洽和互助关系。秀芳说,有时即使做的活儿卖不出去,妹们哪怕自己看着或送人也高兴。大家有了自己的收入和组织,俨如“脱胎换骨”。

不过,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妇女们刚刚组织起来的时候,村里也有人嘲笑,认为“几个娘们成不了什么事”。还有的家庭不但不支持,还把妇女刺绣用的花样撕毁。如今,在各方帮助下,协会的名声越来越响,做出了不少名堂。村里人都看在眼里,就连村干部都说,“手工艺已经成为了周山村的支柱产业”。

新民约,颠覆父系规则

随着项目的推进,协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08年1月,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成立“性别平等政策倡导课题组”,承接了原国家计生委的委托项目———“探索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治本之策”。课题组以周山村妇女手工艺协会为基础,选定周山村作为全国第一个修订村规民约的试点村。2009年3月,周山村第一次修订村规民约,制定了若干性别平等的条款。

作为我国历史上首部具有性别平等内容的村规民约,第一次修订的《周山村村规民约》一共有30条,其中关于性别平等的条款分别从婚居自由、妇女参政、关爱女孩、婚嫁习俗等方面清除了村庄原有的歧视女性的“潜规则”,包括“纯女户、有儿有女户的子女婚嫁自由,男到女家、女到男家均可,享受本村村民待遇”;“婚出男女因离婚或丧偶,将户口迁回本村者享受村民待遇”;“提倡文明节俭的婚礼,凡男到女家的婚礼,村两委大力支持并协助操办”;“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共同承担家务劳动”;“提倡子女行使自由,随父姓、随母姓或父母双姓均可”。这些条款几乎“颠覆”了在中国农村延续了几千年的“男娶女嫁”“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父系制度规则。

当然,也因为直接挑战传统,在推行村规民约的过程中课题组遇到了重重阻力。闹得最沸沸扬扬的还数“王亮家那件事”。

村民王亮的儿子前几年在外出打工时失踪了,四年没有消息,女儿小娟和女婿因此便搬回了娘家照顾父母,户口也迁回周山,享受村民待遇,分配口粮款。出人意外的是,2009年初,王亮家失踪的儿子突然回来了。按照村里的老规矩,小娟夫妇不能再继续享受村民待遇分配口粮款了。可是新村规民约已经执行,小娟夫妇有婚居自由,只要户口还在村里,不论男女都该享受村民待遇。这样一来,落到个人头上的钱就会减少。新规很快遭到村民组大部分人反对。

如何解决王亮家的事情,成了检验新村规民约实施效果和村民对新观念接受程度的最大难关。如果落实不下去,那意味着集体表决出来的村规民约极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在这个关键时期,村干部决定“曲线救国”。比起先处理王亮家的事情,村里决定先举办一次“村规民约学习誓师大会”,通过文艺表演,对村规民约进行广泛宣传。手工艺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姐妹们一下子就编了快板、三句半、小合唱三个节目上台表演。刚开始还有人提议,年纪大、不好看的老妇女不要去,手艺最好的姐妹王云一下子就哭了,还是另一位被不让上台的弋芳当机立断,马上编了一段顺口溜,给大家打气:“姐妹几个台前站,未曾表演泪涟涟;说俺长得丑,嫌俺不好看,不让上台去表演。姐妹们,别生气,堂堂正正站台前;村规民约订得好,只管上台去宣传!”

由于表演的都是村民生活里实实在在的事,通过这次大会,大家对村规民约的接受度渐渐提高了起来。2012年5月,周山村第二次修订村规民约,性别平等条款更加完善。妇女手工艺协会的成员也积极参与村里的婚俗葬俗变革和社区事务管理。

2011年底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手工艺协会会长景秀芳当选了村监委会主任,副会长冯瑞芬连任村委委员兼妇女主任。不少到周山村学习访问的人接触了手工艺协会之后,评价说“她们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妇女,在她们身上看到了农村妇女的发展潜力”。

玩大了,“周山经验”全国复制

如今周山村的成功经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村推广。登封全市325个行政村、漯河47个村庄已先后效法周山村修改村规民约。在黑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等全国9个省市也依照周山村《村规民约》的范本,制定了性别平等的村规民约。

“我看好多试点村,都把周山村的那14条性别平等的村规民约写进去了,甚至我们(周山村)的很多顺口溜,他们换个村名就拿来用了。江苏连云港有几个村子,政府提供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民政部的村规民约版本,一个是周山村的村规民约版本。最后所有村庄都选择了周山村的版本。一个村干部说,因为周山村的版本说的就是她们的生活。”“性别平等政策倡导课题组”成员、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教授李慧英说。

在她看来,推进制定落实新的村规民约,最大的阻力除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外,还有村里强调资源紧张,尤其不愿意出嫁女留在村里享受村民待遇。“周山村上有相关部委推动,下有熟悉社区建设的相关机构和村民自组织支持,它的成功正是‘上下结合’协力促成的结果。”

同时课题组在《探索之路———登封市修订村规民约推进性别平等工作纪实》一书中指出,新的村规民约之所以能迅速得到村民认可,民主程序是关键。真正的基层民主,一定是要有妇女参与。只有将农村妇女组织起来,使之真正发挥社区建设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她们成为推动修订村规民约的中坚力量。

摄影:罗瑞雪

标签:妇女 党校 村干部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