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暗涌东濠涌


来源:南方都市报

103岁的客家人杨阿美在东濠涌附近住了大半辈子。年轻的时候,她曾在东濠涌挑水煮饭,在清澈的水边洗衣。那时鱼虾成群游过,男孩子们挽起裤腿,捉鱼戏虾。

原标题:暗涌东濠涌

正在整治的东濠涌。

住在东濠涌附近的小朋友经常在已经揭盖的涌边玩耍,他说天气热时,还是会闻到一阵轻微的臭味。

住在东濠涌附近的小朋友经常在已经揭盖的涌边玩耍,他说天气热时,还是会闻到一阵轻微的臭味。

东濠涌上面的水泥路面被揭开后不能通车,但路口的交通指示灯依然存在,并且不断变换着红绿灯。

东濠涌上面的水泥路面被揭开后不能通车,但路口的交通指示灯依然存在,并且不断变换着红绿灯。

东濠涌博物馆附近涌段,小朋友们正在里面戏水。

东濠涌博物馆附近涌段,小朋友们正在里面戏水。

家住东濠涌边上的黄跃怎么也没想到,政府拆迁的门牌号码都公布了,工作人员也上门摸查了,当他花200万在附近买了一套房后才获知,政府最终决定不拆他的房子了。

东濠涌中北段整治(即东濠涌二期)最初承诺在2012年底完成涉水主体工程,其后,治水方案反复调整,沿线居民的生活也被反复改变着。

上周末,记者走访现场看到,大部分涌盖已经揭开,工程指挥部再次向记者表示,2014年底,将完成东濠涌二期主体涉水工程。

重现水城记忆

东濠涌从白云山麓湖而来,蜿蜒流过小北路、越秀路,静静淌过寻常巷陌,最后在大沙头东堤铁桥处,投入珠江的怀抱。

明朝时,东濠涌水深可行船,是广州城东护城河。但后来淤泥深厚,水浅涌窄,再难见到昔年美景。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东濠涌一度是垂钓和畅泳的乐园。

103岁的客家人杨阿美在东濠涌附近住了大半辈子。年轻的时候,她曾在东濠涌挑水煮饭,在清澈的水边洗衣。那时鱼虾成群游过,男孩子们挽起裤腿,捉鱼戏虾。

但是杨阿美没有料到,清澈的东濠涌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变成浑浊发臭的“臭河涌”,污水随意排放,流入东濠涌。

据水务部门的数据,仅是东濠涌中北段,每天排污量约6.7吨。杨阿美回忆,死鸡死老鼠漂浮,蚊虫滋扰,“臭到连蛇都没有”。

1994年,东濠涌上建起了高架路,从麓湖到东风路段陆续盖起了涌盖,将臭河涌变成了地下暗渠,臭味被掩埋地底。

2009年底,广州提出了总投入486.15亿元的迎亚运治水方案,其中东濠涌一期整治投入10 .38亿,当时就提出,东濠涌的治理目标是不黑不臭。

一年后,通过截污清淤、雨污分流、调水补水、堤岸建设的综合整治“四步曲”,东濠涌南段1.89公里明涌告别了黑臭。

2010年,越秀区又提出了启动东濠涌二期整治,计划将治涌工程向东濠涌中北段2.62公里的暗涌段延伸,最终能够揭盖复涌。

不过,二期工程至今未完工。

墙上的水浸记录

10米外,钩机隆隆作响,坐在家中,戴着老花镜的黎英伟老伯说“究竟几时完工呢?我也很想知道。”

在他客厅的墙上刻着每年水浸的高度,其中2010年5月7日水浸,水位淹到他胸口,今年台风“威马逊”过境期间,房屋也有入水。

今年84岁的黎英伟住在朱紫寮后街16-3号1楼,这是东濠涌边典型的锅底地。自明代以来,史料记载的多次东濠涌水灾,都是朱紫寮一带伤亡最严重。

踏过4级楼梯,迈过3个齐腰高的防水门槛,才能进入黎伯的家。

对于水浸屋,黎伯早已当成家常便饭,时刻准备着。在他家里,所有家具、电器下面,都垫了2到3块砖头。

在靠近街面的睡房墙上,测量员出身的黎伯在墙上挖了一个圆洞,洞里塞着排水管,连接着一台抽水机,一旦浸水,抽水机便开始工作,把房屋内的积水通过管道排到墙外的人行道上。

年年下雨年年浸,尽管东濠涌一期建成后,美丽的城市绿洲引来各方肯定,但黎伯的家却始终难逃“落雨大,水浸屋”的困境,甚至水浸有加剧的趋势。在东濠涌一期刚投入使用的2010年,两次水浸甚至破纪录到达胸口。

2011年,东濠涌二期方案中明确,将着力解决朱紫寮后街的水浸街问题。

治水还是治景

“东濠涌整治,首先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其次才是美观。”在讨论东濠涌景观设施问题时,东濠涌公咨委委员,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平日再也坐不住了。今年7月10日,东濠涌公咨委举行了第七次会议,议程是针对景观铺排的问题。

会上,公咨委主任、暨南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胡刚认为,目前的方案仍缺乏鲜明的主题,难以表达广州两千年的历史,公咨委建议重新调整景观设计方案。

胡刚认为,东濠涌二期综合整治工程,原本包含了治水和治景两个部分,其中治水是首要的。因为东濠涌首先是一条泄洪渠道,景观再漂亮,也要考虑雨季的排涝问题。但治景也必不可少,广州市中心太需要这样一处供游人休闲的地方,但景色再好,如果没有洁净的水,还是会大打折扣。

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中心城区的自然水体,无论怎么治理,都是无法满足景观需求的,历史形成的泄洪渠已经没有清洁的水源,污水全部截住之后,东壕涌就干涸了。他承认,灌净化水的做法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我是很赞成建深隧的。”胡刚指出,有了深隧,东濠涌同时承担着的治水和治景的压力,就可以得到缓解。

说好的拆迁呢

其实,关于东濠涌二期整治方案的争议,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随着争议的不断变化,其整治方案也在不断调整。

早在2012年,越秀区公布了东濠涌二期整治工程需要拆迁的具体门牌号。与一期拆迁的大多是砖木结构的平房不同,二期原计划拆迁的大部分是七到九层的楼梯楼,总拆迁面积40759平方米,巨大的拆迁量招来一片反对声。

东濠涌公咨委委员,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平日认为,拆迁量如此巨大,很容易把民生工程,变成损民扰民工程,建议应慎之又慎。

2013年7月,东濠涌二期指挥部又发布了优化方案,压缩了97%的拆迁量。施工方案出现重大调整———拆迁户数从415户缩小为12户。

“我差点想跳楼了!”家住东濠涌二期边上的黄跃怎么也没想到,政府拆迁门牌号码也公布了,工作人员也上门摸查了,当他花两百万在附近买了一套房后才获知,政府又决定不拆他的房子了。

在东濠涌二期方案的反复调整中,沿线居民也被反复“折腾”。

其实,黄先生一直期待着政府来征收其房屋。记得在东濠涌一期改造时,越秀区开出了18000元/平方米的征收价,打破了当时市政工程房屋征收的最高价格纪录,被征收者在数月内纷纷签约搬迁,创造了拆迁神话。

越秀区国土房管局工作人员上门向黄跃宣传政策时,明确了越早搬迁补偿越高。2012年1月,黄跃居住的东风东路484号楼下贴出了《东濠涌中北段综合整治工程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媒体也广泛报道了,他觉得此事不会有假。

于是,黄先生一家马不停蹄地在周边看房,一方面是争取成为第一批签约户,另一方面担心出手晚了房价会涨。同年3月,一家人看中了越秀区西门口地铁站上盖一间200万的二手楼,交了10万元定金。黄跃还曾一阵儿兴奋。

2012年4月,令黄跃无法接受的事情发生了。“传说”房子不拆了,政府的理由是减少扰民。可此时,黄跃已经买下新房子,欠下了110万元的债务,原本打算拿政府补偿的钱还这笔债,愿望落空了。

东风东路484号、486号原本的方案是拆迁,用于建大型泵站和渠箱,拆迁政策吸引了不少住户四处看房,黄跃说,有部分街坊交了定金才知道不拆迁了,白白损失了几万元的定金。

为此,大楼居民多次向越秀区国土部门信访,得到的回函是,当时公布的是征求意见稿,最终方案并未确定。

直到2013年7月,最终敲定的拆迁方案出台,拆迁户数从415户缩小为12户。

一拖再拖的工期

昨日下午,东濠涌二期小北路施工段,钩机正不断敲碎路面水泥,露出被封在路面下20年的地下东濠涌。经过前晚一场大雨的冲刷,涌水仍较为浑浊。

家住工地旁的黄老伯表示,小北段的揭盖工程从去年7月就开始了,此前缺乏雨水,涌水干枯,散发出的臭味更为明显,夏天一到蚊虫鼠蚁增多,他期盼着,工程可以尽快结束。

家住麓景路施工段旁麓景雅苑的陈小姐则更为抓狂,麓景路从2012年初就开始围蔽,最初张贴告示称2013年底就可以解除围蔽,可直到2013年下半年才开始施工,其间,相关部门对麓景路多次进行交通管制,公交站也反复迁移。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麓景路并非城市主干道,但封闭了四分之一的路面,对车流速度仍有一定影响。

2011年,东濠涌二期指挥部向时任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汇报时,工期表是这样的:2012年3月—2012年12月,实施中北段两侧截污、揭盖复涌、调水补水、景观绿化、道路交通改造。2012年9月—2013年6月,实施雨污分流二期工程。

可实际情况是,揭盖复涌工程直到2013年才正式开始,雨污分流的提法,则从优化方案上悄然消失。

雨污分流流产

雨污分流是广州亚运前治水的主要方式,简单说,就是铺设两套管道,一套专运雨水,一套专门收集污水,这样就可以解决雨水夹杂大量污染物流入河道、造成污染的问题。

在广州亚运治水工程中,雨污分流工程大规模铺开,涉及中心六区的169个片区,目标为“2010年6月30日前基本实现中心城区雨污分流”,但其实施过程,各方争议很大。比如,阳台地漏排水以前是接雨水管的,但它承接了许多洗衣机排出来的污水,要全改过来,现实吗?

按照2009年的治水总方案,486亿的治水资金中,雨污分流部分最初被安排了145.5亿元,占到三成,但随后一年中,其投资估算先后削减至85.3亿、44.3亿,减至最初计划的30%。

去年5月,广州市水务部门在发布深隧计划时,正式对2010年以来的雨污分流工程进行了说明,认为“效果不理想”。

在那场发布会上,水务部门表示,“与雨污分流相比,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不但可以减少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兼顾解决内涝问题”。以东濠涌为例,实施雨污分流,需要投资16.13亿元,而建设深层隧道,投资将降至7亿元左右。

水务部门相信,在东濠涌地下三四十米深处建起一条深隧,可以大幅度减少东濠涌各支涌开闸泄洪的次数。

2010年以来,东濠涌每年需开闸泄洪40-50次,这也是东濠涌雨后水质变差的关键原因。建起深隧后,东濠涌的排水标准也可以由现在的“3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

今年年底完工

跟随刺耳的钻桩声,前日下午记者来到麓湖源头工地,刚揭开的河涌散发出阵阵臭气,工人们光着膀子在工地上作业。

工程师庄先生介绍,由于近期雨水密集,遇到下雨河涌水位就上升,为了安全工人不得不撤离,导致很难赶工期。

他指着浑浊发臭的涌水说,建成以后就不是这个样子了,经过净化后的水将清亮见底,从源头蜿蜒而下,河道两边也将种满植被,非常漂亮。

至于二期工程何时能完工,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向南都记者表示:东濠涌二期整治的主体涉水工程计划在20 14年年底完工,目前涉水工程已完成总体进度的88%。

该局正按计划加快推进施工工作,并逐步开放围蔽路段,其中越秀北路、小北路、小北环市路口已全面恢复交通,麓景路(麓景东路—恒安路)计划在8月底完工,东濠涌中段(环市路—东风路段)也将陆续撤除围蔽。

该局再次承诺,会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将施工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东濠涌二期整治大事记

●2011年11月7日,时任广州市委书记的张广宁一声令下,东濠涌二期综合整治工程动工,获批总投资为9.4亿元。

●2012年1月,东濠涌拆迁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住宅最高20400元/米,商铺最高9万/平方米,同年2月,相关部门围蔽麓景路四分之一的车行道,准备掀开路面。

●2012年6月,围蔽马路4个月后,工程被曝未见动工痕迹,越秀区透露,东濠涌二期仍在优化方案,待市政府审批。

●2013年4月,按照市政府重大项目须咨询公众的精神,东濠涌北段综合整治工程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成立,搁置一年零四个月的东濠涌揭盖工程再次启动。

●2013年7月,房屋征收范围优化方案公布,从2012年公布的征收415户,减少到12户,小北路、东风路地块均不拆,原因是节省工程开支,减少大拆大建。

数读东濠涌二期整治

工程预算压缩:

●2011年:9.4亿元

●2013年:8.35亿元

拆迁规模缩小:

●2011年:415户

●2013年:12户

拆迁补偿上涨:

●2012年:20400元/平方米

●2013年:24900元/平方米

(框架结构住宅)

完工日期推后:

●2011年11月:2012年底

●2013年3月:2013年底

●2014年7月:2014年底

(完成涉水工程)

AⅡ03-05版

采写:南都记者 吴广宇 李文 实习生 邹晔

标签:越秀区 广州 小北路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