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漫谈丰润张家


来源:燕赵都市报

自此,张守中开始调查家史,当时张人骏的孙辈也仅有寥寥几个长者在世。由于时代变迁,大家庭变为小家庭,家人分散各地,家族谱系的调查和整理,是件极为费工夫的事。“我于民国乙亥年出生于北京。儿时入学,家长告知籍贯丰润。历经三十多年,我才算弄出点眉目。”张守中回忆说,1986年他第一次回到丰润大齐坨故里,见到了本家的象甲叔、象东叔、兰芳二奶奶等人,虽是初见,但因都是“自家人”,大家相拥相抱,话家常,没有任何距离感。“除了感受家乡的父老的热情,在老家还抄录到了曾祖张人骏的讣文,查看了张氏族谱,拜谒了曾祖墓地,可谓满

原标题:漫谈丰润张家

本报记者 静冬 文/图

准确地说,“丰润张家”根儿在唐山市丰润区的大齐坨村。岁月更迭,张家名人辈出,其中三人不可不提,清末重臣张佩纶,晚清封疆大吏两广总督张人骏,著名现代作家张爱玲。至今,丰润区文物保管所,还保存着李鸿章为张家题写的匾额“明致书屋”。坐落在村头的张佩纶、张人骏墓地,已于200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5年家史调查

这阵子,家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宿舍的张守中先生很开心。年届八旬,又一新书《方北集》问世。

“这本书里面,主要是我调查家史30多年来所收集的文稿,这对研究晚清丰润张家是很珍贵的资料。”提到“丰润张家”,张守中甚是引以为豪:“我的曾祖父是张人骏,张爱玲我还得叫她姑奶呢!”

35年,执着家史调查及家谱修缮。谈及初衷,张守中的话匣子骤然打开———

“我20几岁,曾在中科院考古所进修。一次尹达所长讲课,在谈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时,他举例说:‘如果友人问到你的父辈、祖辈的情况,你回答说不知道,这太不像话。’尹达先生的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也为后来的家史调查播下了一粒种子。”

“到1979-1981年,我在北京国家文物局古文献室工作的三年中,有幸结识了著名的清史专家胡绳武和金冲及,他们给我讲丰润张家的往事,好多连我都不知道,这让我很惭愧,暗下决心定要理清家史和家谱。”

自此,张守中开始调查家史,当时张人骏的孙辈也仅有寥寥几个长者在世。由于时代变迁,大家庭变为小家庭,家人分散各地,家族谱系的调查和整理,是件极为费工夫的事。“我于民国乙亥年出生于北京。儿时入学,家长告知籍贯丰润。历经三十多年,我才算弄出点眉目。”张守中回忆说,1986年他第一次回到丰润大齐坨故里,见到了本家的象甲叔、象东叔、兰芳二奶奶等人,虽是初见,但因都是“自家人”,大家相拥相抱,话家常,没有任何距离感。“除了感受家乡的父老的热情,在老家还抄录到了曾祖张人骏的讣文,查看了张氏族谱,拜谒了曾祖墓地,可谓满载而归。”走访中,张守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血浓于水的真情厚爱。

张守中调查家史,实地考察之外,还依据相关文献。关于“丰润张家”的家史研究,丰润本地一些学者也颇有成就。比如,丰润区文化局副局长刘天昌先生的《丰润旧事》,就写了很多张家往事。

上世纪80年代,省政协文史委征集河北籍名人材料,所列的提纲中有张佩纶和张人骏。1993年,张守中整理的第一部家史文献《张人骏家书日记》,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当时政协《文史精华》杂志主编石玉新先生还说,‘丰润张家的事,要是再能写成小说就好了’。”张守中告诉记者,如果自己的身体允许,他还会继续将未尽的家族往事编纂成册。

曾祖张人骏

随着家史调查的深入,张守中发现丰润大齐坨张氏早年是从山东省无棣县大山镇张家码头迁来的。2001年3月6日,时年66岁的张守中又远赴无棣寻根。

在张家码头,张守中遇到了张氏家谱收藏人张洪升,得以看到《张氏家乘》线装七大册,“曾祖张人骏、祖父张允方、父亲张象辉”族谱中均记录在册。张守中终于弄明白,包括自己在内的“守”字辈,在族人排世系中为第22世。

张守中还听说,村里当年有座张氏祠堂,外面挂有两对大红纱灯,上有“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字样,是北京当局送来纪念张人骏的。同时送来的还有香炉蜡台等祭器。

往事如烟,张氏祠堂原址现只剩下了残存的石柱础,堂前的大红纱灯更是无踪可循。“要我来评价张人骏,就是八个字——— 为官清正,爱国爱民。”提到曾祖,张守中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由于曾祖为官清正,张家的生活可谓清寒自守。民国时期,遗老聚集天津,张人骏在他们的圈子里是有名的‘穷张家’,天津有好多历史风貌建筑,都是欧洲风格的小楼,有钱的遗老们都居住在这样的小洋楼里,唯独张人骏的房子比其他人家要差许多。那座房子还在,位于天津湖北路一号。”“张人骏很自律,对家人的要求很严。戒子不酗酒,不赌博,不染鸦片,不续婢,不纳妾,严守勤谨家风。张人骏对后人的教育完全是按朱伯庐的‘朱子家训’来的,尤其是注重德。他平素所敬仰的近代人物是曾国藩,家中曾的著作收藏颇多。张家后人都非常敬重张人骏,他是子孙们在事业上学问道德上的楷模。”

在张人骏的人脉当中,有个重量级人物不能不提,那就是袁世凯。“张允亮(张人骏的幼子)的夫人袁若桓,即我的十奶奶就是袁世凯的长女。”张守中在《方北集》中写到,袁世凯死后17年,张人骏才离开人世。他们早年虽是朋友,但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后来又称帝,张人骏却忠于清室,两人因此断了来往。

张人骏给自己的书斋取名“积庐斋”,涵义是“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实张人骏的字写得也很好,他虽不以书法家出名,但台湾学者评价他是书法家、诗人。文化和书法在现在很普及,但是过去则要靠家学传承。”张守中回忆说,他的十一大伯、张人骏的孙子张象昱,民国初年在南开大学读书,比周恩来总理小四五岁,在南开时见过周恩来领导的学潮。十一大伯当年就讲,文化也是垄断的。

2006年是张人骏诞辰160周年,张守中牵头编辑了《张人骏墨迹选集》,很精致已成为善本。

张爱玲是我姑奶

采访中,张守中还出示记者一块残损的匾额拓本,上书“明致书屋”四个大字。这是李鸿章为张佩纶(张人骏的堂叔)的父亲张印塘题写的斋名。现保存在丰润区文物保管所。匾额为1898年秋李鸿章在天津所写,在《涧于集》和《涧于日记》中都可查到依据。

“明致”引用诸葛武侯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寓意。让张守中遗憾的是,“文革”时匾额被当做小学的篮球板,前后都被截去了一段。据当地乡小学校长张敬告知,当年完整的匾额有落款“李鸿章书”字样。这也是丰润张家和清代名臣李鸿章交往的物证。

对清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晚清名宦张佩纶娶了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他们有个孙女叫张爱玲。

这些年来,多少沾点文艺范儿的人,都能扯上几句《金锁记》是如何幽怨痴缠,《倾城之恋》是多么柔肠百转……张爱玲在文学江湖的名声和地位,听改革开放前进入评论界的前辈们说,当年他们在图书馆灰暗的角落里,翻出20世纪40年代的旧杂志,读到张爱玲那尘埋的文字,谁都有种触电般的感觉——— 原来世上竟有这般锦心绣口!

“说来可笑,关于丰润张家,读者从张爱玲的描述中接受了一些说法,很多事情张爱玲说得不准,但我也不好反驳。因为她毕竟是张家的人,按辈分我还得叫她姑奶奶呢。”通过多年的家史研究,张守中认为,张爱玲对家族的记忆是模糊的。

有文字为证,张爱玲在《对照记》中自述:“我祖父出身河北的一个荒村七家坨,比三家村只多四家,但是后来张家也可以算是个大族了。”

“张爱玲所说的七家坨,实则应是大齐坨。在京东一带,村庄的命名方式可谓‘百里不同俗’,‘坨’是丰润很有特色的地名,大齐坨世居张刘两大姓,张氏以耕读传家,读书应举的人较多。”张守中解释说,张爱玲的爷爷张佩纶死在南京,他的后代多在江南,而当时张家北方一脉大都生活在北京和天津,张爱玲所犯笔误也就不难理解了。

要读懂张爱玲,还得从他祖父张佩纶开始。

张佩纶和夫人李菊藕多年夫唱妇随,谈文论诗,极像宋朝的赵明诚和李清照。晚年张佩纶曾到保定主持莲池书院,足见其文化功底。

有史料记载,张佩纶自幼才思敏捷,过目成诵,22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有“援笔数千言立就”之说,慈禧曾多次召见,甚获称誉。20岁的张佩纶就和另一位青年才俊张之洞结为莫逆之交,丰润、南皮二张,一时交相辉映。

“仪容俊伟”,且“喜穿竹布长衫,士大夫争效之”……透过史料不难猜想,张佩纶乃彼时流行时尚的引领者。“当时风流倜傥面容白皙的张佩纶,用当下的话说绝对是个偶像级的大帅哥。”张守中分析说,后来的张爱玲对时装极其讲究,自己设计各种华服,绝对是与遗传因素有关。

血脉传承的骄傲

清同治年间,流传有“风流才子张丰润”之说,张家有张佩纶、张人骏、张允言祖孙三代连中进士,且任职显赫,成为晚清历史上名盛一时的风云人物,其声望在家乡流传甚广。

说起丰润张家,张守中最引以为豪的还是曾祖张人骏。

在《张人骏家书日记》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低调的张人骏沉稳务实,通达开明,重视教育,主持近代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多成就。特别是在处理对外事务维护主权和领土方面,确有大功于国。

“每次从电视上看到南海局势,我就会想起我的曾祖张人骏。”细心的张守中,手头收集着好多关于张人骏和其维护主权的剪报。其中1980年4月的《人民日报》上就有这样的记录:1909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人骏奉命筹备开办西沙岛事务所。他亲自制定了《复勘西沙岛入手办法》大纲十条,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1935年南沙群岛西部的一个岛礁被命名为“人骏滩”。

“通过张守中多年的家史调查,为清史的研究提供了某些重要资料,起到了正史、补史的积极作用。”原河北省文物局长赵德润在张守中所撰写的《守素集》的序中举例说,如《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六王懿荣传(京师团练大臣、甲骨文发现者)载:率勇拒八国联军失败后,归语家人曰“吾义不可苟生!”,仰药未死,再赴井死,“与妻谢氏、寡媳张氏同殉焉”,经其调查证实,同殉的张氏即张人骏之女张允淑。

从面相上看,张守中是张家晚辈中最像张人骏的,但被家人公认的还是性格上的相似。

2011年9月8日,张守中和家人一道将极为珍贵的张人骏书信89封,电报稿2封,日记一函悉数捐献给河北省博物馆(今为院),填补了畿辅名人墨迹收藏的空白,为保护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对此,张守中始终保持低调,有诸多媒体记者闻讯后接踵而至,却均被他大手一挥,婉言谢绝,“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张守中有两个女儿,景班和景固,也都在各自的生活事业圈里有着很好的口碑。记者见过张守中的外孙“石头”,一个学美术的90后小伙,耳朵扎孔,发型新潮,但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幽默可爱,隐约可见其家风传承。

年届八旬的张守中,因腰椎疾患,今年初手术,尚未痊愈。采访结束,老人家握着记者的手不好意思地说,“我就不下楼送你了,一会我打开窗户和你挥手吧。”

待到记者楼下仰望,已从二楼窗户探出头来的张守中先生正满脸慈笑。

彼此,挥手道别。

标签:书法家 书法 墨迹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