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广交会展开中国开放历史画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为首部反映广交会的全景式报告文学,暨南大学教授、作家喻季欣的新作《逐梦世界·广交会启示录》的最大特色,是在世界风云变幻中,生动描绘并呈现了一个形象饱满的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在改革发展中和平崛起、在不懈追求中国梦想中走向世界的别样风采。它呈现出波澜壮阔的中国开放历史画卷,审视了21世纪的商业文明。

原标题:广交会展开中国开放历史画卷

——评《逐梦世界》

王必胜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27日 10 版)

作为首部反映广交会的全景式报告文学,暨南大学教授、作家喻季欣的新作《逐梦世界·广交会启示录》的最大特色,是在世界风云变幻中,生动描绘并呈现了一个形象饱满的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在改革发展中和平崛起、在不懈追求中国梦想中走向世界的别样风采。它呈现出波澜壮阔的中国开放历史画卷,审视了21世纪的商业文明。

广交会是周恩来总理提议的对1957年4月创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简称,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商业展会。《逐梦世界》有一条鲜明突出的主线,即,通过广交会展示中国对外开放与改革发展的深刻历史与现实图景。作者有意味地把这一主线置放于中国与世界风云激荡的贸易交往坐标中,并由此展开深入思考。

作品开篇有对新中国成立初一段尘封历史的真切描绘:随着新中国诞生,一支南下挺进的解放军队伍,收到“暂不收回香港”的命令后,在与香港只有一步之遥的深圳河边停住了脚步。这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作出的高瞻远瞩的决策:维持香港现状,为我所用。香港由此成为新中国连通世界的桥头堡。

1949年11月,在美国提议下,一个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在巴黎秘密成立;1951年,美国又操控联合国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提案。作者用“敌军围困万千重”来描绘此时新中国面临的严酷现实实不为过。打破封锁、发展对外贸易、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新中国对此坚定不移。因此,在近临港澳、有着悠久对外贸易历史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广州创办广交会,成为不二选择。在上世纪中叶,广交会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与各国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对外贸易的时代窗口。

《逐梦世界》对一个长期认识的误区予以纠正:新中国并未闭关锁国,恰恰是一些标榜经济全球化的国家试图筑起一条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封锁线,新中国以不可遏制的开放力量与精神品格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基于此,作品更广阔地展开对1557年澳门开埠、1757年广州一口通商、1957年广交会创办这些历史节点的文化密码进行解读,深刻展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苦难历史与现实源头。这是《逐梦世界》独特的审美发现与表达。

广交会为何能从小到大、由弱而强?作品从经济视角切入,给予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多维解读:这源于政府主导的中国特色,在于“万众一心,泥土变成金”的中国法则效应。

在国内工业起步的初期,广交会是以新小产品为主的,更多是以源自土地的农副产品为主展开与世界的贸易。随着改革开放,崭露头角的外向型民营企业开始跻身于“清一色”由国有外贸企业参展的广交会。由于广交会展位紧张而得不到入场券,如今成为世界品牌企业的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当年是翻墙进去的。没想到他这一跃,成为挣脱计划经济束缚、跃向市场经济的勇敢探索。同样,当年的海尔集团也是从广交会一张桌子大的展位开始获得国外订单、不断壮大而跃身世界500强的。这些传奇背后,是广交会对外开放的孵化与助推效应。作者把广交会的作用称之为“巨人肩膀”:这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它告诉读者,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这样深刻的渐进过程。

书中还记述了广交会人物谱中的3个传奇人物。一个叫李欢,香港商人,从27岁参加首届广交会,至今57年届届不断。“广交会是我此生的家国梦”,如今84岁的李欢这样说。第二个叫维克多·潘西佛,新西兰人,1957年27岁时来参加第2届广交会直到2010年80岁去逝,新西兰媒体把他誉为“中国商人”。第三个叫可可扎,意大利籍瑞典商人,1966年,同样27岁的他首次参加广交会至今,如今75岁的他笑称:“我是中国的情人。”

事实上,“中国商人”遍布世界。半个多世纪来,参加过广交会的商人数以千万计。第一百届广交会曾专门表彰了9位“杰出贡献者”。他们分别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其他6个国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誉叫“老广交”。《逐梦世界》以生动的笔触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捕捉他们在广交会的真情实感,生动表达出广交会不仅属于中国,一样属于世界的愿景。它通过不同的个人梦、共同的民族梦,呈现出瑰丽的中国梦与世界梦之交相辉映。

标签:广交会 香港 民族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