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90后的迷茫都靠他解决


来源:华西都市报

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的刘同,对文字有着美丽的梦想。自2004年起,刘同已陆续出版长篇青春小说《五十米深蓝》(2004年)、《美丽最少年》(2006年)、青春影像小说《离爱1》(2008年)、《离爱2》(2011年)等多部小说。2012年12月,中信出版社将刘同积攒的200万字存稿,整理出版成书《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相当于“北漂日记”的个人青春纪念册,给都市中很多有类似困惑迷茫的年轻人很多心灵共鸣。

原标题:90后的迷茫都靠他解决

2013年3月,刘同携新书《谁的青春不迷茫》在成都某书店举行读者见面会,大量年轻的面孔一边激动一边组成排队长龙。让不少过往的路人感到好奇:“是郭敬明来了吗?”不是郭敬明,是刘同。“刘同是哪个,他都写过什么书?”多亏这个多元的时代。一些人这边问“他是谁”,那边他早已是年轻人的榜样了。

“我是湖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好歹我也是有点文学底子,并不是靠名气出书骗钱的!”顶着光线传媒资讯事业部80后副总裁头衔的刘同,认为自己的书之所以会受欢迎,“可能就是我写得比较真实,触动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吧。”

努力上进,事业有成,口才了得,加上长相清秀阳光,这样的男生,被无数90后喜欢,很好理解;被“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青年榜样”,也不意外。“北漂”十年,他经历过孤独、迷茫、挫折,走到如今,已经是公认“正能量满满”的阳光“暖男”。刘同这一代80后青年奋斗的历程,也堪称一个小城青年到大城市奋斗终得“逆袭”的标杆之旅。ID1 畅销书作家

我是湖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好歹我也是有点文学底子,并不是靠名气出书骗钱的!” ID2 光线传媒副总裁

人还是要尽量把时间花在自己更擅长的事情上,做更专业的事情。我还是更适合做编剧和制片人。”

高考无疑很重要,但最终只是青春的一阵过云雨。”“爱是理解,不是禁锢。生是见识,不是活着。”“ 读大学的价值,也在于你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开始有靠近的动力。”青春热度

百万读者,新书说“孤独”

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的刘同,对文字有着美丽的梦想。自2004年起,刘同已陆续出版长篇青春小说《五十米深蓝》(2004年)、《美丽最少年》(2006年)、青春影像小说《离爱1》(2008年)、《离爱2》(2011年)等多部小说。2012年12月,中信出版社将刘同积攒的200万字存稿,整理出版成书《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相当于“北漂日记”的个人青春纪念册,给都市中很多有类似困惑迷茫的年轻人很多心灵共鸣。

华西都市报:《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非常受欢迎,畅销超百万册。接下来有什么写作计划?

刘同:我马上要出一本新书,名字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主题是谈“孤独”。我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主题是“迷茫”。迷茫和孤独,是陪伴很多人青春期成长的两个主题。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从读小学到现在,由于一些原因,我需要一个人面对很多事情,有比较深的孤独体验。长大以后我也发现,那些孤独的时刻,也成了我与自己心灵对话的契机,成了深入了解自己和身外世界的契机。在新书中,我将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这些思考。如果说,《谁的青春不迷茫》更多的是30岁以前的我的成长日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则沉淀的是我30岁之后经历、感想和思考。

华西都市报:写作是一个需要安静,内心安宁的事情。而在传媒公司当管理层,做电影制片,则相对比较浮华一些。这两者对你,是否构成矛盾?

刘同:完全不会。不但没有互相矛盾和冲突,而且还正好彼此互补,相得益彰。我白天工作比较繁忙、辛苦。晚上回到家,我非常需要靠写作来自我缓解,让白天喧腾的心,有一个自我沉淀的过程。

华西都市报:在你身上,有很多身份标签,公司副总裁、电影制片人、电视制作人、青春文学作家、职场达人等等。做这么多事情,你是怎么协调好的?

刘同:其实,看似这么多身份标签,其实概括起来,只是两个而已。我的一天,也只有两个时间频道,一个就是我的职业工作:传媒人。另一个就是我的爱好:写作。事实上,很多人都能同时兼做很多事情,也非常忙,只不过他们不是公众人物,工作性质也不容易被大众看到,大家不知道而已。青春迷茫

北漂十年,投稿多次被拒

刘同说,他的青春可以用三个短语来形容:“不要脸、拼了命、尽了兴。”他进而解释说,“一个人趁还年轻,还有丢脸的资本。太晚了,就不好意思了。”刘同透露,他曾经为了有出书的机会,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我大四的时候,写了一篇15万字的小说,特别想出版,我当时就在天涯上注册5个ID,自己就用这5个马甲给自己加人气!”刘同感慨:“那个时候,正是韩寒、郭敬明非常红的时候,要想靠写作出名,简直是太难!”

华西都市报:现在很流行“暖男”这个词汇,你觉得你是暖男吗?觉得自己帅吗?

刘同:其实我不认为我长得帅,我顶多也就算干净、阳光吧。至于暖男,我想应该是指性格。我的心很软。很容易就被感动。

华西都市报: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你觉得运气和努力的成分各占怎样的一个成分?

刘同:我是29岁之后,各种事情开始真正顺了起来。这其中当然的确 有 机 遇 的 成分。 机遇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努力绝对不可缺少。我从大学毕业起就开始写作、出书,来北京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不被很多人知晓。我相信,只要你站在河流当中,总有水冲到你。至于千年不红或者一直熬不到头,那我想,可能是努力的方向不对。人要懂得适时调整。

华西都市报:你曾经“北漂”十年,曾经想过放弃吗?

刘同:大概是2008年左右,当时我已经到北京四五年了,也进入了传媒业。我看到有些同行,可以在业余帮艺术接活儿,轻松拿些回扣钱。但是我是属于那种不太喜欢投机倒把的人,拉不下脸去那样做。我就老老实实在公司上班,赚一份工资。收入比较一般。而这个时候,我特别想买一个比较好的房子给父母住。于是,我就想了,看能不能靠写作这条路赚些工资之外的钱。于是我走到大街上,买了很多杂志,给很多编辑联系、投稿。很多都是石沉大海。最好也就投稿5篇才会发出来1篇,稿费也是很有限。

华西都市报:大概写了7、8本青春文学小说,但你此后选择进入电视行业。为什么?

刘同:我的第一本书,是路金波老师帮我出的。他打开了我写作的路子。但是那本书的反响,并没有达到预期。我当时想,大概是我水平真的还不够。后来,我看到湖南电视台在招聘。我就去试着考考。结果,笔试和面试都是第一名。很多人开始对我刮目相看,这个时候,我也发现我原来更适合做电视。当然,写作我并没有放弃,只是不再把它当成可以赚钱吃饭的职业了。青春絮语

认真过的,不在乎被指“鸡汤”

在网上搜索刘同,出现最多的,不是有关他的新闻,而是各种“刘同语录。”跟曾经流行一时的安妮宝贝语录不同,刘同语录的最大特点是,没那么文艺范儿,但更为接地气,更实用,更直接,更暖心,这大概也是俘获当下以率性直接为特色的90后粉丝心的一个“萌点”。

华西都市报:你的粉丝中或者读者中,有很多是90后的年轻人。就你接触和观察,对90后有哪些大概的印象,有没有一些自己的建议给他们?

刘同:如果真要让我提个建议的话,我想说的是,他们这一代人很个性,率性而为,但是据我了解,有些人表现出比较极端的倾向:很容易喜欢上什么,也很容易开始讨厌什么。就是特别容易说服自己和推翻自己。在我看来,其实这是缺少判断力的表现。我希望,他们在坚持个性的同时,也要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心,对他人的观点也要试着给机会去了解,从而体验世界的多元性。

华西都市报:喜欢明星是一个人青春期非常正常的表现。但是现在有一部分小孩子,特别痴迷于

某一个明星,被称“脑残粉”也无所谓。你怎么看?

刘同:其实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热烈地喜欢什么,有一个精神寄托或者榜样挺好。我曾经因为喜欢台湾作家刘墉要他的签名,排了四次队。只是要注意,这种寄托,要让自己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走,而不是越来越遭。喜欢别人,其实是为了发现更好的自己。比方说,喜欢我的那些孩子,他们很多来自二三线城市。如果他们因为喜欢我的书,而让他们开始认识了跟他们有一样志趣的人,或者一起讨论写作,那我就会很高兴。

华西都市报:现在,有很多内容跟青春励志有关的“刘同语录”,在网络上转发量和传播率都很高。其实写这种文字,风险很大。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鸡汤”文。你是怎么把握好自己的语录,不变成鸡汤文的?

刘同:其实也有人把我的那些话叫着“鸡汤”文呢。在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后,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是认认真真发表观点,这些观点是我经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写出来的。我也相信,百分之八九十的读者,能读出我倾注的这份诚意。对那些不认真读的人,我也用不着去在乎。

华西都市报:你曾经说,现实中的你,走的是“一记响亮的心灵耳光,扇醒那些迷茫的青春”路线。这跟你的微博知心暖男风格不一致啊。

刘同:在微博上发表观点,是间接的,非面对面的。如果走犀利路线,很容易遭招误解。而当有机会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我就采取“打耳光”的毒舌风格。因为面对面的时候,对方能正确感受到我犀利的言辞所表达的真义。青春榜样

吊丝逆袭,很欣赏郭敬明

刘同目前的微博粉丝已经超过800万,粉丝们在微博上给刘同互动交流,叫他“同哥”或者“班长”,并表达对他观点的赞赏。除了在微博上,近两年内,刘同还曾经在清华、北外、武大、中传等几十所高校演讲,畅谈“青春”那些事儿,深得年轻大学生共鸣,场场爆满。

华西都市报:你到很多高校去对年轻大学生演讲,很受欢迎,还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聘为“青年榜样”。对“榜样”这个词,你怎么看待?

刘同:我们家是普通家庭,我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我想我应该算是一个“吊丝”的逆袭案例吧。他们把我当榜样,我想说的是,我的成就不足以成为榜样,但我这份坦诚、积极的心态可以是。

华西都市报:在你的青春期,是否有自己榜样?

刘同:没有具体的哪一个。我当时眼界特别窄,就是一心想从县城考到省城。如果硬要说一个榜样,那郭敬明算是一个:在写作领域内,曾经他的文字对我确实有较大的影响。或许他的作品不是最深刻的,也不是最有文学性的。但是在当时,他的文字,就是更容易得到同龄人读者的共鸣。而且,更重要的是,郭敬明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里面。他真的是靠自己一支笔,让自己变得不一样。让他父母的生活,变得不一样,还让跟他一样热爱青春文学写作的一群年轻人,生活变得不一样。不管别人对他有怎样的看法,反正我是觉得,他的发展道路,是挺励志。

华西都市报:从你的微博上知道,《谁的青春不迷茫》将拍成电影,目前正在寻找演员的阶段。你会自己当编剧、导演吗?

刘同:编剧、制片人这些角色应该都是我。但是暂时没有当导演的计划。首先,导演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活儿。人还是要尽量把时间花在自己更擅长的事情上,做更专业的事情。我还是更适合做编剧和制片人。其次,我也没那么多时间。我在公司还要主管电视方面的业务。当然,如果真找不到合适的导演人选,我自己导演也有可能。

华西都市报:在你们这一代80后作家,尤其是都被称为是“青春文学”,比如郭敬明、韩寒,都开始执导电影。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刘同:其实这正好说明,文字的生命力、影响力是强大的,因为它值得作者用影像去再次诠释它。而且,我发现,对文字把控很强的人,用影像来表达,也格外有优势。这一点,从这几年电影市场的票房,也可以看出来。青春憧憬

下个十年,希望云淡风轻

刘同很忙。由周冬雨、林更新主演的电影《同桌的你》,当下正热映。身为制片人的刘同,跟着剧组跑了很多地方做推广。这段时间成了“空中飞人”。华西都市报记者跟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约了几次,才敲定采访刘同的时间是4月28日晚上10点以后。

华西都市报:你天天都这么忙,还是仅仅就现在这段时间因为电影上映而特别忙?

刘同:这一两年,差不多都是忙成这样子。不是忙电影,就是忙电视节目,或者忙别的。反正几乎天天都有各种事儿要忙。当然,我不会抱怨,我是30岁以后,才开始真正受到大众关注,所以我非常感恩。

华西都市报:你每天这么忙,有时间阅读吗?最近在看什么书?

刘同:还是有的。我每天晚上,写完东西,临睡前,固定要看20分钟的书。而且,虽然我比较忙,但我出差的时间较多。而出差的路途中,是阅读的好时间。如果路程是在8小时以内,我一定选择高铁。因为在高铁上看书的感觉很好。最近我在看土家野夫写的随笔《乡关相处》。里面每一篇我都看得哭得不得了。

华西都市报:你会关注纯文学的作品吗?喜欢哪些作品?

刘同:其实,我现在很少看时尚杂志。我发现,有些太刻意走高端冷艳范儿的专栏文章,耍架子耍得没意思,显得很空洞。我更喜欢看一些文学类的书,尤其是贴近现实的那一类。比如余华的新书《第七日》。这几天,我又在看路遥的《人生》、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看完觉得整个人的状态,都变得稳重和沉静下来。

华西都市报:你会想着写一部纯文学的作品吗?

刘同:以前我写小说,说实话,纯粹是为了写而写。如果要想写出像余华的小说那样纯文学的作品,目前的我,积累得还不够。等各方面阅历、文学功底积累到一定程度,再考虑写吧。

华西都市报:下一个十年,你期待接下来,将是怎样的风景?

刘同:不要再为工作这么奔波。心态能够再云淡风轻、心平气和一些。不把证明自己看得那么重要。我承认,这方面,我还未完全做到。

本期上榜名家

刘同

生于1981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资深电视节目制作人。

现任光线传媒电视事业部副总裁,历任《娱乐现场》《最佳现场》等多档王牌娱乐节目总监,央视《是真的吗》总导演、《超级减肥王》等节目策划人。因其在节目中观点独特,语言辛辣,点评直接平等,成为众多年轻人的职场偶像。

2012年以来,先后应邀在清华、北外、武大、中传等近百所知名高校进行演讲,场场爆满。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聘为“青年榜样”。2013年,他推出记录“北漂”十年心路历程的随笔集《谁的青春不迷茫》,上市半年销量轻松过百万,成为出版界一匹华丽丽的畅销书“黑马”。

2013年,刘同以年版税 715 万的成绩荣登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名,《谁的青春不迷茫》获得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年度最佳励志书“殊荣。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实习生张韵

标签:刘同 传媒 制作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