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选择

序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带路中亚,不期而遇三梯队

                         中国文化在中亚的软实力影响只属第三梯队,

                         而且还存在印度这个强劲竞争对手。

                         从文化角度去理解国际关系

                         很多事件的关联竟是水到渠成。

                         --走上一带一路(四)

Ⅰ 土俄是稳稳第一梯队,俄语涵盖中亚精英网络直通莫斯科

如果说上述,交流属于物理互联互通范畴和技术范畴,那么“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民意和社会基础就是“民心相通”。

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的那样,“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得到各国人民的支持,加强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民心相通”是落实物理和政府互通的前提与基础,其包括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在目标、情感、理念、关系、人脉、爱好等方方面面的相互尊重和“美美与共”。“民心相通”具体表现在对不同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熟悉、尊重和欣赏程度,以及人脉、关系、情感、族际、教际等联系的培植和应用,这一点在作为文明的交叉口的中亚地区更为重要,这对那些单一主体民族和单一文化的国家来说,也甚为困难。

中亚地区文明悠久、族群众多,就对目前该地区深具影响的现存的文化和族群而言,最主要的有如突厥文化和民族,以及俄罗斯文化和俄罗斯族。

首先,突厥文化与民族包括了以土耳其为中心,涵盖中亚地区的土耳其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吉尔吉斯族、土库曼族。由于历史、文化、宗教、语言等关联,在苏联解体以后,土耳其迅速恢复和发展突厥兄弟民族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且在提供力所能及援助的同时,抢占了基建、餐饮、时尚等领域内的先机。

土耳其人文影响至今在中亚频繁显见。

不过,尽管土耳其的文化影响和经济遗痕随处可见,但由于土耳其企业自身力量的局限和缺陷,土耳其在中亚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已显现强弩之末迹象。但这并不是说土耳其和中亚国家的政治、文化关系弱化。相反,周边大国的存在使得中亚突厥国家和土耳其的政治和文化关系一直在加强。除了在文化上加强突厥民族国家之间的纽带和联系之外,在政治上也是相互支持。

例如,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尽管和土耳其在某些方面存在竞争,但在维护土耳其和突厥国家关系方面却不留余力:土耳其击落俄罗斯军机后,哈萨克斯坦积极奔走于旧宗主国俄罗斯和突厥大哥大土耳其之间。最近,在阿斯塔纳召开的叙利亚国际和平会议,同样也和哈萨克斯坦同这两个国家的特殊关系有关。

第二,俄罗斯族和俄罗斯文化不仅包括中亚各国的俄罗斯少数民族,也涵盖包括俄语在内的前苏联历史文化遗产。尽管中亚国家在独立后推行民族文化、语言等去俄罗斯化措施,但前苏联在中亚国家的影响是无法去除的。

以俄罗斯语为代表的前苏联遗产贯穿在中亚国家的方方面面。除了众所周知的俄罗斯族的影响之外,中亚各国多民族(甚至本民族)之间的交流基本是俄罗斯语。这在中亚国家的精英阶层尤其明显。

俄罗斯语之下涵盖的是中亚精英的关系网络,并与俄罗斯形成千丝万缕的关系。时至今日,不但中亚各国总统和俄罗斯总统关系密切,总统之下的高官显贵也和莫斯科的同行保持着密切的人脉和商业关系。

甚至,连前苏联时代的体育爱好如滑雪,也一直是中亚国家(尤其是哈萨克斯坦)的流行项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俄罗斯的影响无处不在。在软实力或民心相通方面,土耳其和俄罗斯很显然是稳稳地第一梯队。由于历史和宗教的缘故,位于第二梯队的要算伊朗-波斯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鉴于这两种国家、民族、宗教文化在中亚实力微乎其微,本文不做评述。

Ⅱ 莫迪为通中亚,几大文化法宝传奇并用

文化软实力的第三梯队,要属印度和中国。

印度和中国是两个可以做对比的国家:在物理的互联互通方面,印度在试图从南北方向将中亚和南亚连为一块;而中国却在努力从东西方向,把中亚和东亚结为一体。有意思的是,两国在物理层面上的互联互通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印度铺设了从土库曼经由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印度的TAPI油气管道,而中国也从中亚产油国建设了油气管道以及公路、铁路等交通。所以将两国的“民心相通”工程进行对比更为有趣。

尽管以宝莱坞影视为代表的印度文化风靡中东,但在中亚这一传统的突厥和俄罗斯文化地带,印度的现代文化影响不是太大。也许,印度也认识到了因为地理、气候、文化等不同而导致的这些输入困境,印度在软文化影响主要利用其悠久的宗教文化资源,来亲和中亚突厥民族。例如,印度利用哈萨克斯坦建设传统文化中心的机会,以历史上的宗教、文化资源来和中亚突厥民族套近乎。

正如本人稍早提到的,莫迪在2015年4月访问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时,不但赞扬了哈萨克斯坦通过举办“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促进世界和平的努力,而且也不失时机地给纳巴尔扎耶夫总统赠送源自印度的宗教典籍,来迎合哈萨克斯坦学者的观点,即释迦摩尼可能是哈萨克人。更有意思的是,也许经历了由突厥人建立的莫卧儿王朝的统治以及熟知新疆问题,莫迪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到当代著名维吾尔人诗人阿不都热衣木·乌提库尔诗歌《足迹》。引用维吾尔诗人的词句,不但凸显了突厥民族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印度自远古时期就和中亚突厥民族在宗教、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尽管印度并未系统性地输出其主体文化,但莫迪和具有中亚族裔背景的印度穆斯林领袖的不定期交流,以及印度瑜伽在中亚高层保健中的作用,已经积极地影响了印度和突厥民族的关系。

中亚回族。

尽管中国在历史上曾经统治了中亚,但中国在中亚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十分微弱。即便有限的历史文化交流,也没有得到系统性地阐述和交流(如中亚和中国小麦饮食文化的共性和关联)。目前,中国在中亚的历史文化影响有两个族群可以链接;一是维吾尔族,一是回族。由于历史文化的关联,维吾尔族和乌兹别克族的亲缘关系和在哈萨克斯坦的存在,本来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和俄罗斯族有一比。但由于众所周知的新疆原因,维吾尔民族文化没有成为中国在中亚的宝贵战略资源,但实际上,维吾尔民族文化有成为影响中国和中亚关系的潜力。另外一个历史文化族群,是完整保留了清末中华文化的回族,其主要分部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尽管人数不多,但中亚回族侨民和当地土著民族在长达140年的互惠交融中,和不同社会阶层建立了融洽和平的民族关系,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积极贡献。这可以和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和印尼主体民族关系的不断恶化可以做一对比。中国当代文化的影响如孔子学院还基本停留在象牙塔内。

除了这些周边大国的不同影响之外,域外国家的文化影响也不可忽略。一是美国,二是日本,三是韩国。

尽管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因为2005年的“安集延事件”而导致政治关系下滑,但雪佛兰车却主导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汽车市场。日本文化更如涓涓细流,深入中亚。如哈萨克斯坦作为“一带一路”上的中枢国家,其宾馆的早餐和时刻却更多地是日式,仿佛日本代表了亚洲文化。

另外,作为中亚的另一东亚族群,朝鲜人几乎垄断了中亚巴扎的泡菜市场。阿拉木图的朝鲜人联合会更是积极促进韩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关系。韩国不但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大国,而且不排斥韩国将其“中等强国”战略衍生到中亚。

哈萨克斯坦市场的韩国泡菜。

Ⅲ 中国注定成为亚欧大陆和亚洲大洋的衔接者

尽管就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而言,中国的软实力和“民心相通”还远远无法和土耳其与俄罗斯相提并论。但如果放眼“一带一路”的广袤区域,中国是唯一具有链接陆上和海上丝路历史文化的国家。

早在蒙古铁骑席卷亚欧大陆之前,中亚国家和人民早与中国发生了密切友好的交流。根据明清中国穆斯林史学家的记载,布哈拉穆斯林早在宋朝就已入华,将穆斯林天文学介绍给宋代。这些布哈拉后裔们在蒙古统治亚欧大陆期间,更是在中国和中亚之间的交通保持着紧密联系,如元代入华的赛典赤就是宋代入华的布哈拉后裔,而明代的郑和则是元代赛典赤的后裔。

换句话说,13世纪亚欧大陆一体化,为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奠定了人脉、语言、路线等方面的基础。这一元-明的历史文化传承为中国独有。尽管土耳其、俄罗斯、印度在不同时段和中亚建立了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但他们在15世纪前根本没有涉足海上交通,更不用说将亚欧大陆和亚洲大洋联系起来。如果从蒙元时代的早期全球化开始,到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开始,“一带”和“一路”分别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事实上,从今天的布哈拉、撒马尔罕、西安、南京、泉州到东南亚的马六甲、三宝垄再到科伦坡、霍尔莫兹、吉达等到东非,都可以以赛典赤-郑和谱系做一个历史文化链接。今天,当中国再次崛起注定成为亚欧大陆和亚洲大洋的建设者和衔接者,赛典赤-郑和文化遗产将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它将最大限度涵盖和团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为世界人民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人文关怀和历史情感,并在适当的条件下酝酿成立某种联盟。

(马海云 美国马里兰霜堡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专攻中国和穆斯林世界关系研究。)

凤凰大参考专题文章为本栏目特约,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阅读全文 +

凤凰大参考出品 制作/赵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