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选择

序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中国女商在巴十五年沉浮路

                            窦姐的故事有些长但耐人寻味,

                         不少中国人能在她在身上看到自己。

                          她说是一带一路给她最大动力,

                            否则她可能坚持不下去。

                             --走上一带一路(十八)

Ⅰ 从教师到商人,两次被骗闯开边贸路

“叫我窦姐就好,这里的人都这么称呼我。”细高个儿,黑发垂直及腰,说话慢条斯理,从表面上并不好判断她的年纪。

窦姐。

1985年,窦姐从天津师范毕业,成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业余时间,她还上了一个大专英语班。第二年,因母校初中缺英文教师,她顶了上去。直到1995年,窦姐决定离开学校,也离开前夫。

窦姐独自前往广州,并进入一家私企从事文化传播工作。还是因为英语的优势,她被选入拓外部门,有了难得的出国机会。“1997年首先给派到尼泊尔去了,实际上是让我们去适应纯外语环境,没有工资,每天只有十块钱生活费。”当时窦姐拿到的是旅游签证,只有五个月时间,而五个月的生活费只维持基本生活,无法到各处走一走。想到没办法照顾父母和孩子,又不能积累游历经验,窦姐选择了离职。也是这个时候,窦姐萌生了自己做点生意的念头。

1998年从尼泊尔回到广州,窦姐一心想着赚钱,“当时就想自己做生意,得要挣钱,因为没有钱的日子太难过了。”工作13年,手头只有3000多元人民币,思来想去,她又出发独自前往尼泊尔,打算在那里闯荡闯荡。

窦姐自己在街上溜达考察,累了就走进一家藏族人开的餐厅,吃一碗面条或者是一碗饺子,和年轻人聊聊天。有一天藏族年轻人告诉她,报纸上登了一个广告,中国人在这儿开工厂需要翻译。于是,窦姐拿着报纸找到了那家公司,在这里,窦姐遇到了她的爱情——老马。

当时,老马的公司刚刚被人骗走一批货,追账无果,就有人建议他做工程的同时涉足建材,或能弥补损失。于是,他们开始投资砖厂,但没想到,他们把国内的制砖设备刚刚运到尼泊尔,又被当地几个人合伙欺骗,不仅几个大项目不翼而飞,设备也被人偷偷送到银行抵押,白条一个接一个,合作紧急终止,砖厂荒废。“你知道我们困难到什么程度吗?我们连签证费都拿不出来了!”眼看签证要过期,面临罚款的逼近,窦姐每天急得在街上乱转。

Ⅱ 天无绝人之路,转悠出的第一桶金

1999年,尼泊尔王子去英国访问,向英国皇室赠送了尼泊尔的特产——披肩。没想到,羊绒披肩一下子风靡全世界。其实,尼泊尔披肩的丝和绒线都是中国出产,当地人只负责手工织造和印染。很快,丝线和羊绒纱供不应求,缺口很大。因为是中国人,几个客户同时找到窦姐寻求解决之道。很顺利的,窦姐拿到了七八万美元预付款。

“那时候,一美元兑八块多人民币,我们手里有了几十万人民币。”窦姐和老马回到中国组织货源,并开始在樟木口岸做边贸。“我觉得人生正当时,一辈子能遇上那么好的机会很难得。”不顾翻山越岭的辛苦,窦姐用勇气和双脚闯开了这条西藏尼泊尔的羊绒纱线路。

Ⅲ 9.11把窦姐送到了巴基斯坦

无论什么事,当贪婪和欺诈滋生,好运的伴随也就结束了。

“羊绒披肩最火的时候,有些人还是不走正路。给我们的货源里出现羊毛加棉花,或加化纤,羊绒含量越来越少,到后来的货一点羊绒都没有了。”令窦姐最气愤的一次是有一箱货,十几公斤的纱线就参杂了三种质量,导致羊绒披肩织出来上色不均,货都被退了回来。

心灰意冷,加上尼泊尔发生动乱,窦姐和老马打算去英国寻找机会。2001年9月参加伯明翰秋季博览会后回到伦敦,没过几天,“9·11”发生,传言说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英国。此后半年,英国经济萎靡不振,窦姐带的羊绒披肩没卖出多少。思来想去,感觉正在重建的阿富汗颇有商机,他们决定去看一看。

窦姐在巴基斯坦。

当时,去阿富汗必须先经过巴基斯坦。2002年窦姐和老马到达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之前认识的朋友带着他们在巴基斯坦玩儿了几天,后来去了阿富汗考察,感觉那里社会还是动荡不安,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相对稳定,就这样在巴基斯坦待下来了。

2002年的卡拉奇还没有高层建筑,工程也不多,窦姐先把尼泊尔的披肩拿出来卖,但卡拉奇地处热带,戴披肩的时间很短,需求量有限。为了开阔更多商机,他们一边在此结交朋友,一边注册公司,买地。

有一天,灵感闪现。窦姐注意到,巴基斯坦水质很差,报纸上一度几天连载“海德拉巴民众因饮用水卫生问题病亡”的新闻,想到老马和中国军工项目接触过美国的一种水处理设备,“实际上现在所有国际上矿泉水厂用的设备是一样的”,窦姐决定尝试一番新的领域。

2003年底,一个中国工程师找到窦姐,告诉她“我们这个地方水质太差了,印度河的水发红,喝水生病的人很多,工作人员待不了多久就走了”。“他希望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这就是窦姐在巴基斯坦开始接触的第一家中国公司——中国水利电力四川七局,他们住在山里,属部落地区,环境恶劣,任务是建设一个大坝工程,当年这一工程英国人也曾挑战,但并未成功。

在安保人员的陪同下,窦姐和老马来到营地。回忆当时情景,“到那儿差不多12点,大家正在吃中午饭,我看到中国大米煮出来的饭都是红色的。”回来的路上,窦姐眼泪不禁流泪,环境太艰苦了。设备的安装和维修颇费周折,但中国人硬着凭着吃苦耐劳,所有坎儿都跨了过去。后来,生病的人也少了。窦姐心里的满足和成就感千金难买。

Ⅳ 战争动乱,几起几落

2004年曾发生两次人质事故,塔利班劫持中国水利电力十三局的两名员工,都是山东人。直到2006年才准备复工。2006年春节,窦姐的员工和工地的先锋队前往建设营地,但刚上去没几天,塔利班就又打起来了。只好又停下来。工程停滞一年半,2007年6月份该项目再次复工。为了保障中国人的安全,去现场只能坐直升机进出。但到2008年,工厂因战事再次停工。

窦姐说她虽然在巴基斯坦生活里多年,但是还是习惯在早上七点起来,吃完早餐后就四处走走呼吸下新鲜空气。当地人一般会在九点钟起床,早上出门散步也更安全。

由于接连不断的战争,窦姐的事业进入了停滞期。这时,从前的合作伙伴给她指了一条路——粉煤灰,因为在巴基斯坦工程很多,但当地人还没有做这一产品,面对机会,一个英语老师和一个军警出身的人,开始研究起建筑材料。

“我们真正大干起来是2008年7月份,同时对接三个大坝。两套设备24小时不断运行。”在运输商,由于铁路运输不能保障时间,又换成陆路,一千公里一吨200元运费,“我们不赚运输的钱,只赚做产品的钱。”正式因为为人着想、诚信经营,窦姐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很多公司企业一提到窦姐,从领导到员工,简直没有不亲的。”

Ⅴ 如果不是一带一路,我可能坚持不下去

窦姐的老公老马,特种兵出身,参加过越南自卫反击战,身体素质非常好,忙起来两三天不睡觉都能顶,但他身上有伤,又加上高血压、糖尿病。2011年12月份老马第一次血栓,此后就没有再站起来。

“第一次血栓在床上瘫了两年半,糖尿病的并发症,十几天无法排便,然后植物神经紊乱,有时候打人骂人,太不容易了。”窦姐回忆的时候脸上表情很平静,“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来给他治疗,陪伴。” 2014年6月,老马离开了她。

窦姐2015年5月就来过一次瓜达尔港,那时候瓜港还没有开始建设,没有看到什么商业前景,当时一犹豫就没有买地。现在瓜港开始大规模建设,地价相比15年已经翻了15倍之多,窦姐再次来到这里,马上联系了一位中介去看地。

那一年,窦姐真的想离开巴基斯坦了,后来征询儿子意见,儿子不愿离开。于是,窦姐也就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很多在巴基斯坦与窦姐相识的人都认为,老马病逝后,她很可能关门走人,但没想到,窦姐现在越干越勇。窦姐觉得这都要归功于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从2015年卡西姆电厂开始,粉煤灰就需求量迅速加大,之后又做了很多品种,不是单一的粉煤灰了。关键现在机会多,中国公司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局势不发展、不提高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中巴经济走廊中的卡西姆燃煤电站,胡布电厂,M5公路项目,海得拉巴输变电工程,三峡风电,甚至军事项目,窦姐都有参与。窦姐的三个厂房机器几乎连轴转,粉煤灰的产量每天两三百吨,减水剂每天150吨,还有速凝剂一类的每天几十吨,利润相当可观。现在,她还是两个微信群的群主,都是在巴基斯坦的企业和商人。

(李文豪 夏鹏程 易心)

凤凰大参考专题文章为本栏目特约,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阅读全文 +

凤凰大参考出品 制作/赵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