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内阁”应少些选举算计 多点专业考量
2009年09月09日 10:33华夏经纬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时报刊载社论称,萤光幕前,众家名嘴们还在口沫横飞,痛骂“内阁”改组刘兆玄不辞之际,电视跑马灯已经打出几个震撼台湾政坛的大字:“刘兆玄请辞获准”!名嘴们还来不及捡拾跌破的镜片,只能错愕的承认,刘兆玄果然是号人物。

人生就是这样,政治往往也是这样,失去的,才突然回神发觉,原来他还不错。但是,来不及了。一个专业团队,终究不敌政治算计、不敌选举考量、不敌重大灾难累积的庞大民怨。“刘内阁”号称博士“内阁”,多数是专业官僚出身的老将,他们什么都懂,就是不懂民意气候;但是,他们也有专业官僚的骨气,非常知道去留之间,背影的重要。

刘兆玄早在八八水灾酿成民怨前就已向马英九口头请辞。刘兆玄勉力留任,为的是撑住灾后第一个月的救灾重建期。在过去三个星期时间中,刘兆玄承担无数骂名,他一句话不说,甚至和多数决定离开的“部会首长”合演这出戏,为的只是避免更多改组传言或谣言,打击灾后同样受重创的“内阁”。

时代确实不一样了,蒋经国时代或李登辉前期出身的财经科技官僚,有专业、有执着,却缺乏民选的洗礼,他们自认经国济世,民众却觉得他们高高在上;害羞于张开双臂拥抱群众的人,得不到民众热情回应,只能黯然离开政治舞台。

但是,这一年三个月,这个财经专业“内阁”,的确做了不少事,两岸三通直航、经济松绑、顺利参与WTO“政府采购协定”和世卫大会、推动县市升格、更沉稳因应让台湾度过全球金融风暴。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无视政治算计的“刘内阁”在短短的时间里,让台湾重新回味一个不谈政治、不想选举的年代,可以做多少事。一年三个月的时间,太短了,但是,天灾非人为可以控制,面对天灾的反应与民众期待有落差,毅然选择离开,也不必有遗憾。

刘兆玄请辞获准同时,“总统府”宣布正副“院长”分别由“立委”吴敦义、桃园县长朱立伦接任。这两位身负“组阁”重任的正、副行政首长,和“刘内阁”特性迥异,两人都是民选出身,政治身段柔软,选举战斗力特强。简单讲,“刘内阁”不谙民意气候的弱点,在吴、朱身上可以得到九成九的补强,然而,长处也可能正是吴、朱的罩门。

吴敦义是蒋经国时代刻意栽培的省籍精英,崛起于政坛甚早,历练甚丰,却在高雄市长选举一役败北,其中固然有所谓绯闻录音带的伤害,但很大因素还是与他地方经营着力不深有关。紧接着,政党轮替,让吴敦义失去“中央”历练的机会。多数民众对他的印象是选举上能征善打,政策上到底有多少远见?却是一片空白。朱立伦则是国民党新崛起的中生代精英,政治世家的背景,让他行走政坛省不少力;但是,除了为桃园招商,他的财经专业在他的“立委”与县长经历中并不凸显。在台湾最需要经济转型起飞的时刻,吴、朱两人能否脱出政治框架,带领台湾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发展之路,是两人最大的考验。

就在“内阁”确定总辞前,台湾才度过达赖访台的不确定危机;这个危机之所以生成,一方面固然是出于民进党地方首长的力邀,另一方面却是出于国民党高层会议的首肯。在“府”、“院”、党高层会议中,力主达赖来访者,吴敦义正是关键人物之一,吴敦义的政治算盘让民进党丢给马英九的烫手山芋,转而抛回给民进党;国民党赢了这一局,却让两岸建立不易的互信遭到严峻的考验,当高层喘口气认为两岸危机正如轻舟已过万重山,达赖却诚实以告:两岸关系有没有变化,在未来半年到一年中才看得出来。吴、朱“内阁”的选举性格,能否延续“刘内阁”的两岸政策,势必成为大陆观察的重点,吴、朱不能不慎。

吴敦义和朱立伦出任行政重职,不能不体会此时此刻肩上要扛的重担,远远超过他们过去的政治历练。八八灾后重建才开始,“刘内阁”规划的防灾与重建机制,必须靠他们实践;他们不但不能以选举成败做为政策的唯一指标,相反的,他们必须展现过去不被民众看到的远见。重建两岸互信从现在就要开始,选举算计不能压倒台湾整体利益,政党壁垒不能阻碍施政,吴、朱必须谨记,他们不仅是“执政党”的行政团队,更是台湾的行政团队!

刘内阁   选举   内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解文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