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从政务司司长到代理特首
2007年03月22日 15:16投票数: 顶一下  【

荣任政务司司长

此后,曾荫权的名字开始被内地媒体熟知,由于经常被念错,惹得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的曾子凡老师1999年专门在内地语文杂志撰文,题为《“曾荫权”的“荫”应念yin,不读yin》。

2001年3月初,曾荫权做出了财政司司长任内最后一份预算案——《秉要执本 常勤精进》,首先提出香港未来的发展必须紧握国家加入世贸的机遇,并提出多项配合中国“入世”、加速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经济融合的措施及“输入内地专业人才计划”。3月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会见港区人大代表时,称赞这份刚出炉的财政预算案“有水平”。

2001年5月1日,曾荫权接替因私人理由去职的陈方安生任政务司司长,负责政制改革并制定社会政策。

2002年5月3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经过两天的辩论,通过了政府提出的高官问责制的议案。特区主要官员由公务员制改为政治委任制,与行政长官共进退,并为施政成效负政治责任,同时把权力下放给司长及问责局长,使他们有充分的权力制订、统筹、执行政策。7月1日,曾荫权离开公务员体制,晋身新问责制政府的主要官员行列,继续担任政务司司长一职,真正成为行政长官的“左膀右臂”。

此后,在他负责的香港政制改革中,曾荫权展示了不俗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我了解社会内有各种各样的反应,但我要强调,我们若要向前迈进,各方各派不同意见的人士及组织,必须坐下来,进行对话,互相尊重,更好了解彼此的忧虑和关注;而不是将时间虚耗在硬碰,敌对,或任何超离人大常委会已做出的决定的争论之上。通过理性的讨论寻求共识,是政制发展取得成功的惟一途径。”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曾荫权表示。

不过,曾荫权近年推出的多项政策也惹来不少争议,如在西九龙文娱区发展计划是否应采用单一招标的问题上,至今未有方案。

非典期间的“清洁大队长”

除了参与特区的重大政策制定,曾荫权注重小节。正如他在寒冷的清晨为记者送去一杯热饮,曾荫权在香港民众中的声誉,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

2003年,在香港遭受非典疫情后,他以政务司司长的身份,领导香港清洁卫生工作,一度被当时香港媒体挖苦成香港“清洁大队长”或者“扫街大队长”。

虽然面对冷嘲热讽,曾荫权卷起衣袖,乐滋滋地担任起这项看似琐碎,但在当时是对重树香港形象、对民生至关重要的工作。那段时间,他天天上街道下社区,一副任劳任怨的样子,丝毫没有觉得这份工作和他的身份不相称。

或许正是这种任劳任怨的形象,曾荫权在香港的民意支持率在政府一些司局级高官中是最高的一位。香港大学的民意网站3月1日到3日进行的调查显示,曾荫权的民意支持率为63.7%,比上个月上升了将近三个百分点。

在不少香港老百姓的眼中,个子不高,口不饶人的曾荫权是一位既能干又了解民意民情的政务官。一些香港媒体评价他深谙外交手腕,与民众互动良好,与香港一些不同政见的议员,也能保持融洽关系。他在处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能力,更是有目共睹。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zhf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