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谏言蒋经国:百万台湾老兵回归大陆内幕
2008年10月31日 18:41凤凰历史综合 】 【打印

蒋经国开放探亲

1987年5月,由于大批“荣民弟兄”聚集在“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门口,并且和辅导会的安全警卫人员发生肢体冲撞。重病缠身的蒋经国在病榻上听闻此事,对“辅导会主委”张国英的临场处置颇为不满。蒋经国自忖无法再以任何理由禁锢人民回家的大门,被迫宣布“荣民弟兄”可以探亲的名义,返回大陆老家。

消息发布之后,全台湾近40万老家在大陆的老兵,心中无不欢欣鼓舞。千盼万盼,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家了。当时的“副总统”李登辉堪称少数了解蒋经国决策心路历程的国民党高层之一。他在《见证台湾》一书中回忆说,蒋经国召集有关大陆探亲措施的会议,指示开放老兵探亲不必加限制条件,以尽量放宽为原则,才能收号召效果。而从日本光华寮判决中共败诉时中共的态度来看,两岸关系紧张已达相当程度,蒋经国早已察觉,此时为缓和台海局势,出此一招可能性至大。不过,李登辉也认为,此一分析是否属实有待查证。

1987年10月14日蒋经国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有关探亲的决议案。主要内容如下:“反共国策与光复国土目标不变:确保国家安全,防止中共统战;基于传统伦理及人道立场的考虑允许国民赴大陆探亲。除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之亲属者,得登记赴大陆探亲。以上两点送请行政院主管同志处。”

10月15日,时任“内政部长”的吴伯雄正式宣布“行政院”的决议案。民众赴大陆探亲,一年可有一次,一次3个月。

当日,台湾全岛无不欢欣。《联合报》就开放探亲一事刊登40余位学者访谈录,同时发表社论《探亲迷雾拨清之后———兼谈大陆政策的相关问题》。

台湾媒体记载,1987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当天预定上午9时开始登记,凌晨就人山人海,几乎冲破大门,办妥手续的多达1300多人。12月,第一批探亲老兵终于踏上返乡路。台湾红十字会为办理老兵返乡作业,准备了10万份申请表格,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就被索取一空。

1988年1月19日,“立法委员”王拓率领何文德25人组成的探亲团抵达北京。他们手持“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返乡探亲团”的小旗子,旗子上印着两岸地图,一群白鸽正由台湾向西飞进大陆。当时探亲团还仿贺知章诗句以自况:“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民众拥抱,官方角力

大陆方面对于台湾老兵返乡探亲也抱着开放的态度。“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女士回忆说,“其实,台湾老兵回乡探亲也是邓小平先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老兵回乡探亲问题在台湾已经非常突出。在我第二次回国时,小平提议,可以先让在台湾的老兵回家探亲。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有父母、兄弟姐妹、老婆、孩子。这样我才去台湾,向台湾方面转达了这层意思。”

开放台湾民众探亲后,大陆方面立即响应。当时两岸依然遵循不接触的原则,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等民间机构扮演了重要角色。

1987年10月15日,台湾“行政院”通过《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办法》,正式宣布自12月1日起,民众可赴大陆。就在宣布的前一天即10月14日,大陆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探亲一事发表了谈话,对此表示欢迎,并“保证来去自由,尽力提供方便”。并希望台湾当局也能让大陆民众去台湾探亲。

1987年12月13日,香港《亚洲周刊》在创刊号中以《笑声泪影回乡行》为题刊发了封面文章。文章说,对国共双方而言,“探亲热”既是严峻的考验又是难得的机运。文章援引北京一位西方外交家的评论说,“显然这是蒋经国和邓小平演出的最后一出戏,可能会大大推动政治经济改革以至统一。但是要迈向对话前途崎岖。”

对北京来说主要的困难是如何说服台北,由局部“沟通”扩展为全面对话。分析家说北京首先要自我克制,放弃传统的统战。而事实上,大陆在获知开放探亲之后,曾经举行过一系列统战工作会议。但其后在宣传上低调处理,并不热衷向探亲的台湾民众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口号。而在台北,当局也曾试图对“统战”展开“反击”。国民党在当年年底,以“政治心理战”取代“反攻大陆”的旧调子。

随后不久,大陆方面在中共中直系统内成立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作为早前的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办公机构,并在国务院系统内成立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随后各个地方政府也都成立了台湾办公室。

20年来,台湾前往大陆的民众累计已超过4400多万人次;目的也早已不只是探亲。

老兵返乡探亲,掀起了台湾民众展开寻根之旅的高潮,岛内民众的眼界心胸也随之开阔。而时代伤痕的隐痛,却不知何时得以愈合.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彭佳予 王丰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