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使者3000:播下中日友好之种
2007年04月11日 15:19投票数: 顶一下  【

 

1984年10月1日午后,胡耀邦在中南海瀛台会见访华的日本青年

在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上,1984年3000名日本青年应邀访华的壮举,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18年后,这一当初不为许多中国人理解的举动,已经显示了它的价值所在:当年到中国访问的青年,已经成长为日本朝野对华友好的重要力量

“我一直在想,中国并不富足,为什么还要邀请这么多的日本青年访华。现在我明白了,中国是真心想友好,不希望那个不幸的历史重演。”一位日本青年在1984年结束访华行程时真诚表白。通过新华社记者的转述,让今人得以清晰地感受到当年那次友好交流给一位日本青年内心带来的震动。

1984年,应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在9月底到10月初的半个月时间内,对中国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访问。

通过走访中国大地,与中国青年交流,几乎一代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改变了。如今这些曾经踏上过中国土地的青年们已经成长起来,活跃在日本政界、商界等的各个重要岗位,承担着推动中日友好的重任。

一位资深的传媒界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1984年他正在上大学,对于政府出钱邀请3000日本人来访,他当时的想法是,中国当了一回“冤大头”,这也是社会上流行的一个普遍看法。但后来他的看法改变了,“这是政治家的远见”,这位中年人由衷地说。

不是300,是3000

1983年11月23日,胡耀邦访日。中日关系史学会名誉会长、资深日本问题专家吴学文先生作为新华社的特派记者随团一道前往。他向中国《新闻周刊》回顾了胡耀邦向日本青年发出热情邀请的经过。

1983年11月25日,胡耀邦和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举行了会谈,会谈中,胡耀邦提出了加强中日人民间的交流、尤其是加强青年交流的看法。第二天上午,胡耀邦在东京的NHK大厅对日本青年发表演讲,在演讲中,正式提出中国将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到中国参观访问。

中曾根康弘没有出席胡耀邦的演讲,但他在场外收听了胡演讲的实况,胡的表态让他感到吃惊。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以为听错了,是300人,结果是3000人,真是大吃一惊,这真不愧为中国宏大的气魄。”

吴学文说,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是中共领导人的集体决定,作为总书记,胡耀邦的意见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启程前往日本之前,吴学文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

日方重视

在胡耀邦代表中国政府发出邀请之后,中方的具体承办事宜落在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中日友好协会的肩上。为了配合中方的工作,1984年初,日本方面以“青年团协议会”等青年团体为主,成立了3000人访华团的筹委会,具体负责名额的分配和人员的选派。

大规模的人员选派的一个直接好处是,一些原本和日中交流没有关系的团体也被拉了进来,并且在后来开始关注日中友好。最终被选定的3000人,来自日本社会各界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团体到政府机关、工会组织、妇女组织都有人参加,在地域上涵盖了日本47个都、道、府。

应中方要求,一些长期从事日中友好工作的日本友人和青年团体的负责人也被邀请加入进来。年龄最大是日中经济协会常任顾问、日中青年研修会会长冈崎嘉平太,当时已经是84岁高龄;年龄最小的是当时深受中国人喜爱的日本电视剧《阿信》中的小演员小林绫子,只有10来岁。

日本官方对此次访问非常关心,在为3000名青年举行的壮行会上,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讲话,呼吁日本青年要以双倍的力量紧握中国青年的手,以双倍的声音同中国青年同声高唱。代表团到达北京后,中曾根康弘再次从日本国内发来致词。

破格接待

1984年9月24日,第一批701名日本人乘坐3架飞机自上海虹口机场入境。1200名中国青年代表到机场迎接,带队的是当时的全国青联主席胡锦涛,18年后,他的职务是中国的国家副主席。

中方安排3000名日本人分4路前往南京、西安、杭州、武汉等地参观,每一路都访问3个城市。日本青年深入农村、工厂、街道,零距离地和中国人交流。所到之处,日本青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这一方面是政府的有意安排,另一方面,当时正值中国建国35周年大庆,这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组织的第一次“大庆”,中国人将他们从迷茫中走出后的愉悦之情毫不吝惜地给了日本客人。

中方为日本青年安排的行程多少显得有些刻板,有些参观地点的选择明显带有历史教育的色彩,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日本青年的兴致。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zhf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