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先行官 服务老百姓(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2009年09月09日 06:28人民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交通运输部部长 李盛霖

【提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建设与改革开放同行。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是政府的理念,“要想富,先修路”是百姓的心声。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建设与改革开放同行。

“今后,我们不仅要搞好‘建设’,更要突出‘服务’,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说。

吸引资金,政策突破——勇当改革先行者,新机制推动交通大跨越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汽车保有量只有5万辆,人背畜驮是主要运输方式,年道路客运量只有1000万人次。“行路难”至今烙印在李盛霖的心里。

上世纪60年代,李盛霖从江苏南通考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回家与返校成为他最开心也最烦心的事。“南通难通,北不通火车,南不通公路,只能搭乘每天仅一班的过路船。如今只要两小时的路,那时往往要走上两三天。”

对于新生的共和国,交通建设最大的难题是资金短缺。到1978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1倍,但既无一级公路,更无高速公路,行路难、运输难、压港严重依然是经济发展的“瓶颈”。

“交通运输领域始终在改革的前沿,为改革首先打开大门,打通道路。”李盛霖说。1983年,我国港口建设资金开始引入外资。1984年起,国家相继出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以及“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三大政策。1985年,交通部明确提出“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人以及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的改革思路,“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引进外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逐步形成。

“交通领域的融资创新,彻底改变了国家作为单一资金来源、惟一投资主体的局面,掀起了社会办交通的热潮。”李盛霖回忆,1988年,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通车,5年内沿线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8%,超越全区域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由此,‘要想富,先修路’成了红遍全国的流行语。”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陆娅楠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