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为公正正义奔波
2009年09月10日 14:42金华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为了参加本报志愿者见证日寇极罪活动,昨天凌晨2时半,她匆匆赶到义乌,下午2时又乘车回上海,参加另一个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

王选:为公正正义奔波

记者 龚喜燕

提起细菌战,就会想起义乌人王选。知道王选的人,对她会有很多疑问和不解;不了解王选的人,或许会把她神化。昨天,她匆匆回乡,对本报记者说:“我不想当什么名人,我愿意站出来打官司,为的就是老百姓,为的是寻求公正、正义、人权这些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

一个个性强硬的女人

第一次见到王选是在1998年,当时她和原告律师团团长土屋公献到义乌中学演讲。她说了什么,我现在已经记不清,只觉得她讲话语速很快,精明能干。

再次见到王选,是在2003年。她的外形似乎没多少改变,依旧是那么精瘦,说话的语速还是那么快。为了细菌战的受害调查,王选偶尔会来义乌,或开研讨会,或带相关人士来义乌了解情况,但每次都来去匆匆。她太忙了,每次采访的话题刚开一个头,总是有电话把她“支”走。印象中她总是精力旺盛,不是一直不停地说,就是不停地动,偶尔闭目养神,偷偷打个盹。

7月19日东京二审审结的时候,我随声援团去了日本,也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王选。很难想像,一个近50岁的女人还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跟她走在一起,我必须加快脚步,否则一不小心就被甩在后面;听她讲话,我不太容易记录,因为她说得太快了。王选目光如炬,思维十分跳跃,她很少顺着别人的思路走;她的个性也很强,一旦出现意见向左,她很少会妥协,所以也有媒体说她“脾气不好,容易得罪人”。她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原告团新闻发言人何必会曾和她吵过上百回,“每次出现问题,我俩互不让步。我就告诉她你3天不要和我讲话,她笑笑也就没事了。”

一个无畏的巾帼斗士

这个外表看起来娇小柔弱的女人,身上却有着常人无法想像的毅力。自从1995年8月3日,她在日本看到了一则关于日军细菌战的报道后,她的生活轨迹便奇迹般发生了变化。这则日本共同社采写的消息说,首届731部队国际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王选父亲的家乡义乌市崇山村有3个村民代表要求日本政府谢罪赔偿,其中一个就是她的堂叔。

那一年她40岁,为了替死难同胞讨回公道和尊严,揭开历史真相,她毅然放弃留美计划,同年便随日本市民调查团,到崇山村调查取证,组织诉讼。两年后,她领着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站到日本的法庭上,向世界发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的声音。这一站就是8年。在40次开庭中,多数时候都只有她一个中国人在日本法庭上呼喊:“我们打官司绝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明确战争责任,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是为了对这种不可宽恕的罪恶作出清算,是为了表明我们是人!”

为了这场跨国诉讼,王选付出了所有心力与精力。她的背后没有铜墙铁壁,没有雄厚的财力、人力支撑,有的只是一些上了年纪的细菌战受害者。但无论多苦多累,遭遇多少艰难,她从未退缩。“有时候硬着头皮去筹款,遭遇冷对,或做的事情吃力不讨好,想想也会心灰意冷。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已经看到了,就不可能背过身去装作不知道!日本政府不谢罪,国家尊严、历史真相就得不到维护。”

正是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她当选为“央视感动中国·2002十大年度人物”之一、《南方周末》2002年年度人物。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甚至这样评价她:“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这个让日本人头疼的女人“拧掉了日本人脑袋里的螺丝钉”。

一个一年忙到头的女人

她的出名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只有更大压力。每次看照片,她身边的人都会感叹:这两年,她苍老了很多。不过,她倒挺乐观:“我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年轻一些。”说完,她又会马上添一句:“压力这么大,工作这么忙,人怎么可能不变老?”

王选的确很忙。为了请她参与本报“见证日寇极罪”这个活动,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原本说好前天我们到上海去接她,可是时间一拖再拖,她开会一直开到晚上10时半,赶回义乌已是昨天凌晨2时半。一上车,她倒头便睡着了。联想起她为了省钱,在日本只能睡办公桌的情景,我们唏嘘不已。她的朋友说她“小气”,很少请人吃饭,因为“我要把钱都花在刀刃上”。她的房子买了五六年,可一直没钱装修。

途中,她的助手肖俊也向我们讲述了一些王选的生活细节。“前两天,东方卫视主持人袁鸣采访了她,结束后她告诉我刚才有一个很漂亮的女记者采访了她,我跟她说那是袁鸣,她说她不知道,因为她根本没时间看电视。”肖俊说,王选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不停地工作。从日本回来后,她马不停蹄,北京、山东、南京、杭州到处跑。王选说:“我太忙了,身上穿的衣服都是10年前的。我跑的地方很多,可从来没好好旅游过。”不过,肖俊说,王选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回家早的话,第一件事就是做家务。“看书是她最大的休闲,到任何地方,她的包里总放了几本书。一到书店,她就走不出来了。”

“我不可能永葆青春,年纪大了肯定要力不从心。10年下来,我学到很多东西,心态也平和多了。毕竟,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干。”王选说,接下来,她要把重心放在受害者调查上。“这些东西再没有人去做,历史就永远保存不下来了。”

一个深受敬佩的女人

回顾这10年历程,王选说最大的欣慰就是“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这也是支持她继续做下去的最大动力。昨天,本报“见证日寇极罪”活动又一次感动了王选,“这么多志愿者大热天赶过来,实在很不容易。”她表示,义乌人民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她很感谢。

对于王选的到来,志愿者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她讲解时,志愿者为她遮阳纳凉、送水让座;临走时,找她签名留影,并不时向她表述钦佩之情。听闻一位68岁的志愿者从金华专程骑了3个小时的自行车赶来时,王选深受鼓舞。“现在有这么多人在关注细菌战,这些意识的觉醒是最宝贵的。”在她的心目中,每个老百姓的生命个体都是很重要的,容不得别人践踏。“所以我认为整个官司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就是争取个人权利,争取人的基本尊严。”

“从法律上讲,我们也许赢不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在道义上战胜他们……”疾呼的同时,王选也有些无奈,“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干,需要有人接下来做,也需要主流社会的精英分子参与。”对于现在媒体称她有3个“接班人”的说法,王选说,投身细菌战诉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是自愿站出来。而且不能只求奉献,应该给予一个公正的待遇。她不会去要求,也不会特意去找。“我就想做好我分内的事情,把细菌战调查工作开展起来。”她说,现在发现的这些受害者还只是冰山一角,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调查,因此她最大的希望就是成立一个专业的调查机构,把历史永远保存下来,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龚喜燕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