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宋楚瑜从政性格分析:谨慎与辛辣(组图)
2009年09月10日 09:43南方人物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宋楚瑜(右二)和李登辉(左二) imaginechina/图

国民党主席连战(左二)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右一) imaginechina/图

李登辉的动怒、陈水扁的无奈、连战的破冰、宋楚瑜的抢滩,交织成台湾政坛热闹的场景,从而凸显出各政治人物之间从政性格的差异性,是一幅世态百相。

比较泛蓝两位政党主席的从政性格与行事风格,的确相当有趣。国民党主席连战,个性沉稳内敛、处世谨慎、不骄不躁、不苟言笑,为人宽容不记仇。行事强调政通人和,抓纲治领、充分授权、尊重上司,唯缺点是魄力不足、瞻前顾后。所以有人说,连战是谦谦君

子,可以欺之以方,不能对他无礼。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个性激越高亢、当仁不让、爱恨分明、言语辛辣、为人过于算计。行事注重洞烛机先、团队忠诚,媒体绩效、关心民瘼,唯缺点是有气就发、不够稳重。所以有人说,宋楚瑜是宁鸣而生,不默而死的权臣,长官对他既器重也很提防。

其实连宋二人都受知于蒋经国、李登辉,其中连战是学者从政,蒋经国主政时代是台籍精英的标杆人物。蒋经国对连战评语是“个性儒雅,守分、守际,值得培养”。故而在蒋经国时代,连战除短暂担任党职与“驻外大使”外,旋即转进至行政系统发展,历任“青辅会主委”、“交通部长”与“行政院”副院长。

待李登辉时代,连战由“行政院”副院长调任“外交部长”,有两件事令李登辉对连处理公务能力相当赏识。这两件事均与大陆事务有关,考验连对两岸政策开放的态度。毕竟李登辉刚接掌政权,为免两岸关系形成僵局,而影响政局稳定,李有意让其主导两岸政策的发展。

两件事依序是1988年9月,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为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科学联合总会年会之事,特向“总统府”呈文要求参与,吴的呈文当时不为官僚系统接受,然而连战却力主吴应该至北京参加。最后连说服李登辉,为尔后台湾学术机构派员至祖国大陆出席国际会议创下先例。

其次是1989年“财政部”率团至北京参加该届亚银年会问题,当年若非连战力主郭婉容应至北京参加年会,依台湾保守势力的建议,不可能派团。郭案几经研究,连战结合李登辉压制保守派的意见,使郭顺利成行,首开台湾政务官赴北京参加国际性组织会议先例。

此两则重大事件使连战深获李登辉嘉许,连的官运至此扶摇直上,从“外交部长”、“台湾省主席”、“行政院长”乃至“副总统”。直到2000年连战于“总统”大选败选,并未挺身而出支持李登辉续任党主席,李连关系才渐行渐远,待李登辉自组台联,双方互动降至冰点,彼此形同陌路,李一再指责连“忘恩负义”,而连却很少对李恶言相向,说明李连由相知相惜搭档竞选到割袍断义,令连有不胜唏嘘之感。

事实上,李连之间的分合,除个人政治恩怨外,两岸政策的分歧,值得观察。李登辉的两岸政策是以“术”牵动“局”,其目的是援引国际力量牵制大陆,所以李对大陆政策的制定有强烈主导欲。

连战的两岸政策基本上不符合李登辉路线。此因李的大陆政策,系采反制、对抗策略,故而李在政治上搞对抗、经济上搞戒急用忍;军事上搞反制,每个阶段都有不同做法,其目的就是为台湾主体意识铺路。

连战大陆政策的基本前提是“两岸走向互惠互利的和平竞争”,所以连战接受“一中各表”、“九二共识”思想脉络是相当清楚的。至于何谓“一中各表”,连战认为若两岸对此还有歧异,可以再定义。通过沟通、协商共创双赢,以化解歧见。从连处理吴大猷、郭婉容案例不难看出。

当李连关系交好时,双方歧见可透过沟通协调,保持一致;彼此交恶时,两岸政策的差异性就会凸显。如连战对于“正名、制宪”运动持反对立场,就足以说明李连关系形同陌路,均有脉络可寻。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友骅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