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百年沧桑 香港回归祖国
1997:历经百年沧桑 香港回归祖国
199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全国各地花团锦簇之间随处可见“喜迎十五大”和“喜迎香港回归”的标语或者横幅,构成了这一年中最重要的两大主旋律。
7月1日,是一个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同胞从此真正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被用来解决香港问题,香港的发展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时钟指向7月1日零时零分,午夜的港岛华光璀璨,流溢着繁华和喧嚣,在中国南端这个小岛上飘荡了百余年的英国米字旗徐徐落下,亿万中国人在电视机前目睹了这一幕。在高新区一家外企上班的杨先生回忆起那一幕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当时我正在读大学,我和同学们彻夜未眠,在校园里一家小卖部的小黑白电视前围满了人,当零时的钟声响起,中国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操场上、小卖部前响起了我们经久不息的欢呼声、掌声。”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改革开放,让香港与大陆有了更多的契合点,香港回归后港人消除了“马不能跑”、“舞不能跳”、“股不能炒”的疑虑,香港在祖国的山河大地上依然璀璨生辉!
1997年还有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那就是9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对于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大意义。
1997年2月19日,那是一个令人悲伤的夜晚,邓小平在北京病逝。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深切地缅怀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他以超凡的勇气与谋略,带领这个国家,史无前例地开启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变革。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和平崛起,为整个世界所瞩目。
1997年还有一个令人不能忘记的事件,就是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当时尚未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国幸运地得以置身事外,并且以负责任的态度应对那场危机,赢得了政治与外交上的加分。
本报记者 高峰 实习生 刘侠
中国脚步
1月6日至9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会议。朱镕基在会上强调,解决国有企业困难要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规范破产、鼓励兼并的路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优胜劣汰新机制。
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享年93岁。2月24日,邓小平的遗体送往八宝山火化。2月2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遵照邓小平及其亲属的意愿,邓小平的骨灰于3月2日撒入大海。
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
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2048人,代表党员5800万人。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10月28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实现大河截流。大河截流成功,标志着小浪底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表明中国对黄河的治理开发翻开了新的一页。
1997年11月3日,京九铁路通过国家正式验收。京九铁路北起北京,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纵贯9个省市,正线全长2397公里,是中国京广、京沪两大干线之间纵贯南北的又一条通道。
11月8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大江截流。大江截流成功标志着为期5年的一期工程胜利完成,三峡工程转入二期工程建设。
陕西大事记
4月3日,由国务院特区办、江苏、上海、天津、陕西联办的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隆重开幕。
6月21日,历时8年的东雷抽黄续建工程全线贯通。该工程是陕西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大型电力抽水灌溉工程,也是陕西“八五”期间20项兴陕工程之一。总投资11亿元,使大荔、蒲城、渭南等地126万亩农田得以灌溉,还可以解决30万人饮用水问题。
6月29日,靖西天然气管道工程通气点火仪式分别在西安、延安、铜川、咸阳隆重举行。该工程是陕西20项“兴陕工程”之一。总投资8亿多元。
7月29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大会在杨陵举行。江泽民、李鹏为示范区题词,李岚清出席大会并讲话。
11月21日,被列为省政府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之一的“黄河多媒体电视”,在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投入批量生产。这在全国尚属首家。
本报记者 高峰 实习生 刘侠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高峰
编辑:
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