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1986 一首歌一百人
2009年09月03日 09:34南都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歌页里的介绍是这么写的:

他,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演唱自己配器;

他,虽然只有22 岁,但钢琴、作曲已伴随他十五载;

他,勤奋刻苦,声乐器乐作品已有300 多首,还曾为20 余部电影、电视剧、电视片音乐作曲;

他,作词追求新款深情,作曲则追求奔放流畅动听;

他,演唱追求刚柔结合,表现则追求个性新意;

他,今天也许对你很陌生,明天可能成为你的音乐挚友;

他,像霞光正在升起,像海潮正像你冲来。

要说这个“像海潮正向你冲来”的声音可真难听。有多难听呢?这盘带子买来后,我压根儿就不敢放大音量来听,生怕把我们全家人吓着了。

这是一个完全没有歌唱细胞的男人,声音粗糙,音域狭窄,一开头就唱:“在我心中,翻滚着汹涌波涛,谁能知道,谁能听到……”

这歌声要音量没音量要气量没气量所以旋律模糊一片,细节一点也无,他好像要费尽力气表达出一腔深情,但是嗓子太破了,技巧太没有了,一点儿感动不了人,只让别人为他费劲。这哥儿们留着当时时兴的大包头,穿着一件看不清颜色的夹克,看得出摄影师极力想把他拍成帅哥,但是封面上的形象,还是对不起人。

1986 年的中国有一种奇妙的气氛。音像界像一个还没有规范的大工场,人们之间的交往热诚而开放,谁也没有门户之见,大家都用热切的、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另一个人,惊讶于对方身上焕发的勃勃才情。流行音乐界热衷于人际间的相互介绍相互引见,民间群雄纷起,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

一个四川来的小混混,竟由此倾动了整个京城。1985 年,非洲大灾,饿殍遍地。美国的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合写了《天下一家》(We Are the World),45 位流行音乐界最出名的歌星联唱了这首歌,联合赈灾,风靡世界。中国当时涌动着“世界有,我也有”、“你伟大,我们要更伟大”的普遍情结。第二年是国际和平年,中国人觉得该干点儿什么,在世界面前展示展示自己。干什么呢?美国歌星的示范在先,所以这点子很快就有了,潜在的动因很强烈很明确:搞大联唱,你们不是有45 位吗,我们有100 位!

郭峰写出了曲子,在他推动下,陈哲、王健、小林攒出了词,加上中国录音录像公司的编辑吴海岗在张罗,圈子里这么一串,呼啦啦,100 位歌星从全国瞬间云集,《让世界充满爱》诞生了。

歌手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列,排第一个的是丁武,当时藉藉无名,我们都以为是凑数凑来的;倒数第三排有崔健,听众也几乎不知道他。当时的大小明星,是王虹、王洁实、毛阿敏、田震、庄鲁迅、刘欣茹、成方圆、牟玄甫、乔珊、吴小芸、张暴默、张燕妮、张海波、郑绪岚、周峰、胡晓晴、胡月、索宝丽、常宽、蔡国庆、谢莉斯,其他的,差不多都像是凑数的,全国人民不认识。要说《让世界充满爱》依然是那个集体年代的产物,虽然号称百名歌手,但我们几乎听不见各位歌手的个性,毫无美国人异嗓纷出、色彩多样的效果。演唱的时候,大家全穿上白色的短袖运动衫,上面印着绿色和平鸽,不管男女,既整齐又错杂,傻傻的表情,像一个大企业临时拼凑的合唱队。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也像合唱队那样唱着。

就是这样的乌合之众,当他们像一个业余训练的合唱队一样唱出“轻轻地捧着你的脸……”全国人民都陶醉了。

《让世界充满爱》契合了那个时代的国人心声,既整齐划一又开始骚动,既集体主义又露出个人的小峥嵘。当时的中国人充满了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四海同心的激情,我和我的家人、我和我的同学、我和我身边的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它,没觉得比《天下一家》差多少,而且更圣洁、很中国。倒是我的一位在外交学院读书的同学,几句话戳破了我的自尊心,也戳破了郭峰、可能也是整体中国人的那种幻觉:那都什么呀!人家美国的歌手,哪个不是家喻户晓,哪个不是个性卓然?我们的百名歌手,大家认识的有几个,从歌里能辨认出来的有几个?整个就是一群土包子嘛。

这怎么能叫百名歌手,这样的形式怎么能叫联唱?比美国人人数多一倍、长度多一倍就更牛吗?这样的歌,随便从大街上拉来一百个人,不是一样唱?!当然,这是后来的看法了,总觉得,对于刚打开国门不久的我们来说,这就是一场破天荒的试练,这一年,这把火也燃烧了一代人的心。

PRODUCTIONS 年度作品

琼瑶剧

琼瑶的《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开始在台湾播放,接着是在大陆播放,琼瑶的辉煌电视剧年代开始了。

《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使失意的吴宇森和周润发横空出世,并成为香港影坛的里程碑,当年几乎全东南亚的青少年都背得出片中每一个镜头,“小马哥”成为一代影迷的偶像。

《英雄本色》排名当年香港票房第一名,并在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黄永恒)、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 最佳作曲(顾家辉)等多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两大奖项,在台湾金马奖评选中,吴宇森被评为最佳导演。

《芙蓉镇》

这是谢晋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它在所有批判“文革”的电影中是最出色的一部大片,讲述了在动乱中一个相当普遍的故事,有着风趣的对话,是功力超群的力作。拍摄这个电影,还让当时的姜文和刘晓庆走到了一起,算是当时很大的花边新闻了。

《一无所有》

中国因为这首歌才开始有“摇滚”。崔健,成为 “红旗下的蛋”那一代的符号,引领着一代年轻人不断追求“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本文来源:南都周刊生活版(深度)作者:冯颖彬)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冯颖彬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