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购物狂的过度消费人士,隐藏于城中不同角落,内疚、自卑、欠债累累,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噩梦。心理学专家指出,有病态购物倾向的人,都有欠缺安全感、自我形象偏低、不擅情绪管理的问题,而大部分都源于童年生活的不愉快,所以,某些“贵宾式”服务可以说正中要害。
女人都爱购物,也常自嘲为“购物狂”。可是,有一种“购物狂”却和过度消费是两回事,有这种病态性购物行为的人,想要的不是商品,而是买的行为。
不买难受买了后悔
美国有不少这样的“购物狂”。每到周末,她们就会特别兴奋。她们疯狂采购,满载而归,但对自己的“战利品”却极少有满意的。她们的衣柜里堆满了没摘掉标签,甚至没打开包装的新衣、手提袋。她们数次刷爆信用卡,欠下的卡债,让旁人都感到“恐慌”。
心理专家分析说,如果一个人不是因为需要某些商品而疯狂购物,那可能是得了一种病态性心理疾病。“购物狂”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当她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就会特别的冲动,哪怕是对自己来说毫无用处或者是重复购买的商品,都会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如果看见了不买,心里就会堵得慌,但往往买了之后又后悔。如果是透支消费,还会有罪恶感而变得焦虑不安。
病态购物行为,不仅可能带来经济负担、影响到家人和朋友的关系,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美国已有1000万人患有类似购物狂的精神障碍,而韩国和台湾地区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因透支信用卡成为负债累累的“卡奴”。
购物狂男处境更窘迫
虽然说女性容易疯狂购物,在过度消费的个案当中,也有一半的男性购物狂成了求助者,因为男士们爱面子,一般的过度消费项目以服务性质如吃喝玩乐居多,不少人喜欢“请客”,认为是有面子的表现;另外是收藏昂贵的心头好,如模型、绝版古典CD、限量版衣饰等。但他们一般是家中的经济支柱,经济状况较为紧张,若负债便容易令个人财务问题爆破;女士欠债,可能较易得到家人、丈夫、男友支援。
物质父母打造购物狂
物欲强劲的城市,生活成本也相对攀高,不少人表面看是“富翁”,但实际上却是“负翁”,很多人却以为没有“行头”会低人一等,但病态的疯狂购物之后,往往换来的却是越买越空虚的结果。最初以为购物可以令心灵满足,但当买至失控、满屋都是杂物、债台高垒、家人因而责难,最终令当事人自我形象更低,为自己欠缺自治能力而内疚不已。经济发展以后,许多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父母因为自己小的时候得不到太多的物质,更觉得让自己的孩子有较好的物质享受是所有童年人的愿望,有人则因没时间照顾小孩而想以物质弥补。然而,将来这班年轻人成长后,对物欲的自制能力会大大减低,可以预期过度消费会更趋严重。
医学界对病态购物行为的分析结果显示,男女购物狂的比例大约为1∶9,发病年龄为18至30岁。事实上,年轻购物狂的比例更占多数。其实躁狂症患者也会失控地购物,但与病态购物不同之处,是躁狂症患者只会在情绪亢奋时胡乱购物;相反病态购物多在抑郁时购物,且会有坐立不安、烦躁等症状,情况与嗜酒等类似。
心理治疗是根本
购物成瘾的成因,除自我形象不见全等心理因素、生活苦闷等社会因素,近年来医学界也广泛讨论脑内血清素分泌失衡的生理原因。因此,除心理也需理财辅导,但有时配合药物也是治疗方法。不少病态购物人士都有情绪抑郁倾向,血清素药物也有治疗抑郁症作用,但这仅是辅助性质,一般人服药后3个月,脑分泌开始受控,有助降低病者继续购买的意欲,但过后仍需透过认知行为治疗等,改变病人对自己与物质的错误观念,方能治本与预防复发。
病态购物七型人
1.冲动消费型
特点:购物时没有目标与优先次序,缺乏自制力。
改善方法:减少逛商场;学习”货比三家”;制定购物清单以减少冲动消费。
2.过度消费型
特点:什么都买或大量购买同一项目的物品,由嗜好变成沉溺上瘾。
改善方法:尽快停止,重整生活与发展新嗜好,情况严重者宜寻求专业辅导。
3.被动消费型
特点:“耳根软”,敌不过售货员的金口,购物时不会讲价或发问;因为太忙,所以见有就买。
改善方法:购物要有”不耻下问”心态、懂得say no;选择到较少售货员的店铺购物。
4.逃避消费型
特点:往往在承受压力时购物,借此获得权利的快感,减低空虚感觉。
改善方法:正视自己的情绪,感到压力时避免逛街,寻求其他“治本”的减压方法;购物前写下清单,以免失控乱买。
5.崇尚名牌型
特点:只爱名店,不会在减价店购物;认为名牌能引人注意。
改善方法:拥有一两件名牌物品并无问题,但崇尚名牌反映自信偏差,该重塑个人价值观;留意量入为出。
6.疯狂讲价型
特点:热爱讲价,又因贪便宜而大量购买“减价”货(可能是劣货),或浪费车钱与时间去收罗减价货。
改善方法:理智衡量减价不等于“省钱”和自己的真正需要;将时间、车费与精力计算入“成本”内。
7.烫手山芋型
特点:在一些复杂财务决定如买股票,或大额消费项目如买楼、买车甚至装修等,欠缺谨慎考虑。次数不多,但因金额不足以令当事人陷入财务危机。
改善方法:避免即时决定,必须反复考虑,寻求第三者意见;自我装备掌握知识,如地产、股票市场运作情况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