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偷菜”游戏的盛行反映了人们的“现实焦虑”。 傅 俊 摄
最近听到很多关于“偷菜”的段子。
第一个段子不算强悍:某天跟朋友一起吃饭,聊及其爱人,朋友答:“她啊,忙着偷菜呢!”一时反应不过来,问:“上哪儿偷?婺江边的菜地吗?”朋友笑翻,于是打电话给其妻子,接通后问:“在干吗?”“偷菜!”
第二个段子是另一位朋友转述的,说他跟一个同事在打乒乓球,正打得无比紧张的时候,朋友突然看了一眼手表,然后大惊失色,狂呼一句:“我要去偷菜了,等我5分钟!”话音未落,人已一溜小跑而去。
第三个段子是记者采访到的。顾女士是一位年轻教师,为了防止自己“菜园”中的灵芝被偷,同时到别人的“菜园”中“偷菜”,每天到凌晨2点仍不合眼。“早上5点闹钟一响,我就坐到电脑前,因为好友家的雪莲到时间可偷了。有几天凌晨3点就起床,一边备课,一边盯着菜园里的一举一动,每隔10分钟就巡查一遍。”
“你偷菜了吗?”如今已成为许多人见面时的问候语。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谁也不敢偷,只有在网络上,“偷”才能光明正大而且大行其道。
开心网、校内网、QQ空间等社交网站中,“好友买卖”、“抢车位”、“开心农场”和其他各类休闲交友小游戏,被网友热情追捧着。今天我变成你的“奴隶”为你打工,明天你家菜园种的南瓜被我偷了,后天你家的宠物狗狗追得我狼狈逃窜……玩这个游戏的人,用“痴迷”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用“走火入魔”来描述也是轻的。
每天不偷几棵菜,上班都没精神
兰溪一家公司的会计张小姐在开心网拥有一个账户。她告诉记者,现在办公室里的同事都很迷“偷菜”游戏,都想能够最多、最快地偷到别人的菜,“如果每天不偷几棵菜就会魂不守舍,连上班都没精神”。
和张小姐一样,记者的许多同事和朋友也沉浸在了这个迷人的小游戏当中,“偷东西”、“抢车位”……忙得不亦乐乎,平常交流的话题都围绕着“偷抢”成功的窃喜和“被偷抢”的懊恼。
身边有位朋友今年3月开始接触“开心网”,每天在网上种庄稼、当牧童,还帮亲朋好友共7人照看菜园、装修房子,平均每日在网上要耗费七八个小时。有时甚至凌晨“加班”,乐此不疲。还有位朋友竟因守着菜园“偷菜”而耽误了接女儿放学,让人哭笑不得。
虚拟社交依赖加深孤独
针对“偷菜”热潮,记者随机采访了金华本地论坛的几位网友。有网友提出,这样的游戏是“现实焦虑”的投射,对私家车和房子的梦想,都可通过游戏得到充分表达,从而化解了对现实的不满。
网友“一切弃权”说,这类小游戏的乐趣是以“无趣”为代价:“你废寝忘食地偷菜加好友后,突然发现你工作没做好,对身边的亲朋好友也没照顾好,更尖锐的现实矛盾有增无减。”
“迷恋这类游戏,迷恋开心网,其实体现了一种虚拟社交依赖症,越迷恋越孤独。”网友“老花生”认为,玩开心网,表面看似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社交感情。实际上,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游戏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对他们来说,开心网已经不折不扣地变成了真实社交关系的可怜替代品了。
屏蔽现实?
为何一个简单的社区游戏会发展成群体性的热衷与沉迷,甚至对人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影响和危害?记者采访了浙师大心理学院教授隋光远,他认为,此类网站满足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多种心理需求,如交友、身份转换(当农夫)等;而上班族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这项虚拟游戏,符合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张力”,即当一件事情没有完成时,欲望会支配人牺牲别的条件去达成目的,一阶段的目标(偷菜)完成了,又会再开始另一阶段的目标(继续偷菜),“然而,此类社区游戏所培植的财富、乐趣毕竟是虚幻的,虚拟世界可以暂时满足人的心理虚荣,却满足不了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可以说,屏蔽现实的代价可能是玩家最终被现实拒绝。
大约是在2000年的时候,网民们对QQ非常热情,很多时候是“为了聊而聊”,上网必挂QQ,没事还到处找陌生人聊天。而现在很多人上网都不开QQ,开了也是隐身。或许,任何一种网络产品,只有当它嵌入生活的常态,与正常生活步调和谐,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链接:“绿坝”封杀开心网
最近,一股反开心网的浪潮开始蔓延,由300多家企业加盟的“反庐舍(loser的音译,意即失败者)联盟”,发表声明反对开心网,把庐舍现象上升到“民族存亡”高度。发起者黄相如解释,他们所针对的“网络庐舍族”,指每天在网上耗费两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沉迷于网页游戏和各大论坛等与工作不相关事情的上班族。
为了避免员工在上班时间分神,许多公司开始“封杀”开心网,有的在路由器、防火墙上把开心网的网址列入黑名单,有的则把禁止登录SNS网站写入员工守则,以警告、罚款,甚至开除等手段加以约束。在信产部不久前发布的“绿坝”软件中,开心网赫然被列入屏蔽的名单之中。尽管这一体现官方意旨的绿色上网软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了众多争议,但是,在屏蔽开心网这一点上,恰恰是争议最少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胡国洪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