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社会 > 世态万象 > 正文 |
|
3醒悟:平平淡淡才是真
入狱前,65名调查对象对个人生活不同程度表现出不甘寂寞、不甘落后或不甘平凡,要高人一等,以致在灯红酒绿和物欲横流面前失足。入狱后,他们对生活都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冷静和深刻。他们表示,宁愿要一个平平淡淡的人生。
重庆市某国有公司原总经理丁某,硕士学位,他的愿望是家人身体健康,孩子学习认真,自己出狱后自食其力。他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持平常心,干平常事,做平常人。
重庆市某主城区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汤某深深地感受到“平安是福、平淡是真”。某县县委原副书记林某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平平安安”。某区财政局原局长李某现在只求“儿子学有所成,家庭稳定,亲人平安”。
重庆市某国有公司原董事长张某现年65岁,还有11年刑期,他的愿望只是“能陪老伴度几年晚年生活”。某县信用社原主任罗某今年已经55岁了,1993年10月因犯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入狱后无期徒刑改有期徒刑并获减刑6年,已服刑近14年,即将获释。他的愿望是能为社会作点贡献,教育子女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
一名检察官说:“这些曾经大权在握的人,对今后生活的愿望,都惊人的一致,就是想要平安、平淡、平凡,渴望纯朴的亲情、友情、人情。前后的反差,个中的缘由,确实令人警醒和深思。”
4担忧:出去遭人冷眼
65名调查对象过去在工作、生活中,都拥有太多的鲜花和掌声,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享受着大大超过一般人的人格尊重,可能无暇思考也用不着担心人格尊重的危机。但入狱后,作为接受教育对象,人格受到相当限制。参与调查的检察官告诉记者,他们在监狱开展调查时,在教学楼的楼梯间偶遇10余名服刑人员下楼,可能是监狱的规定,服刑人员见到检察官后,立即面向墙壁并低头让路。这,自然与平民百姓的人格平等相去甚远。
刑满后的人格尊重问题也是他们目前的最大担忧:人们会不会长期把他们与罪犯联系在一起?亲人每次出门是否要有意躲过熟人?怎样面对老部下、老同事、老朋友?亲朋在世人面前能否抬起头?儿女前程会不会受影响?
调查中,多数服刑人员都强烈希望不受社会冷眼、减少社会歧视,人格受到尊重,得到社会认同,社会能够宽容地接纳自己。正如一名服刑人员所说:“我即将获释,希望回归社会后尽快适应社会,走就业谋生之路,希望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他把近日来睡不着觉的担忧,真实地写在了问卷上。
“我也曾为党和国家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请客观地看待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是王某最想说的一句话。王某今年52岁,曾是一家公司副总经理(副处级干部),因犯贪污罪于1996年12月被判刑入狱。他最担忧的是社会的冷眼和歧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早一点出狱,早日与妻儿团聚,侍奉白发老母”。
一度备受别人尊重的他们,现在却感到平民百姓享受的人格平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求,这就是他们犯罪所要付出的代价!
5检察官:在三方面用好调研成果
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参与这次调查的检察官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调查,他们了解和掌握了服刑人员特别是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所思所想。该院将利用这一难得的调研成果,有针对性地做好三方面工作:
做好服刑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近年来,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心理矫治已悄然成为继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之外的第四种手段。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的检察官说,他们将通过开展心理咨询,疏导服刑人员的情绪,教育他们好好改造,理性对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同时,促使服刑的职务犯罪人员多学法律知识,明白事理,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做好服刑人员的帮教工作。检察官们说,下一步他们将和监狱民警一起,对服刑的职务犯罪人员提出具体希望和要求,让其安心服刑,服从管教,争取减刑,早日出狱,不辜负政府、家人的期望。同时,重点开展个体帮教活动。检察机关将组织街道、社区帮教工作志愿者,与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谈心帮教,帮助其丢掉思想包袱,认真改造,争取重获自由。另外,还将开展亲属帮教活动。检察机关将安排部分服刑人员与家属见面,用亲情来帮教、感化他们。
警示他人自省自重。该院决定将《65名原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服刑人员愿望调查及启示》作为警示教育资料,采取宣讲、登报等方式,向广大干部尤其是手握一定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宣传。通过教育,使其自觉拒腐防变,用手中的权力为民造福,自己在事业上也有所建树。告诫他们,如果思想道德防线不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不但危害国家社会,还会危害家庭,自己也将失去自由。到时,将悔之晚矣。(沈义 吴芬苑 杨洪梅)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