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之父”司徒雷登 曾与中国并肩抗日
2010年01月12日 16:40星岛环球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1946年,司徒雷登与周恩来在南京美国大使馆草坪上交谈

因此,毛泽东1945年10月在重庆见到司徒雷登时,感谢他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很多人才。当然,司徒雷登不是共产党的同路人,但燕京大学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共党组织的发展,是和他宽容的治校态度分不开的。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司徒雷登被日本人逮捕。美国国务院一再态度强硬地要求日本释放司徒雷登,这反倒让日本认为司徒雷登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日本人审问了司徒雷登,但一无所获。直到中共和美国完全决裂之后,周恩来还高度评价了司徒雷登在坐牢时的气节。司徒雷登在日本人的监狱里一直待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他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他的大部分自传。后来,司徒雷登根据他在狱中所写的自传,写成了《在华五十年》一书。

燕大校友向老校长司徒雷登献花

尴尬美国大使 孤寂凄凉晚年

由于司徒雷登在中国广泛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口碑,1946年7月11日,美国任命他担任驻华大使,同年10月杭州市参议会授予他“杭州市荣誉公民”称号。但司徒雷登在当上大使之后,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就不再是那个不屈服于日本鬼子的老校长,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代表了。

1946年7月,国民党政府发动不得人心的内战,而美国则源源不断地把军火送到蒋介石手中。同年11月4日,司徒雷登与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在南京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根据这个表面上平等的条约,美国企业在华享有种种特殊待遇,中国部分地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沿海及内河航行权。中国国内舆论立即哗然,掀起谴责的浪潮。中国共产党把11月4日称为新的国耻日,认为“这是历史上最可耻的卖国条约”。国内中间派的《文汇报》、《新民报》,甚至偏右的《新闻报》、《大公报》也都批评说,中国这样一个弱国与美国订立内容如此广泛的商约,让予如此之多的优惠权利,实在是愚蠢之至。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