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涛:公众因何为巨额捐款而焦虑
2010年01月11日 08:10西安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教授宣布,耶鲁2002届毕业生张磊(音)已经承诺,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8888美元。这则新闻经报道后,引起网民热烈讨论。一时间,张磊立刻被网友展开“人肉搜索”。不少网友对“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表示不满甚至气愤。(综合近日媒体报道)

公众因何为巨额捐款而焦虑

其实,看到这则新闻,可能很多的情绪都很复杂和纠结。甚至,我们很难立场鲜明地站到“正方”抑或“反方”的立场上,来考量巨额捐款给耶鲁大学这一事件。因为,张磊自由支配自己所赚的钱,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捐给耶鲁,抑或是北大、清华,我们都无权干涉,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丝失落,甚至是埋怨:这钱要是捐给中国的大学该多好!在失落之余,我们还有一种深深的焦虑感,不但是对8888888美元巨额捐款“流失”的焦虑,更有对人才流失的一种焦虑。因为,像张磊这种人才流失现象,并不是个案。

比如,2009年,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曾透露,1978年以来,中国共有139万人以公费和自费等方式出国留学。在所有出国留学者中,目前只有39万人返回中国,占总数的28%。

中国留学生回国率低于30%——这个现实,显然才是问题的实质,才是公众对于张磊巨额捐款耶鲁大学焦虑和纠结的核心所在。而张磊巨额捐款耶鲁大学事件,只不过是中国留学生人才流失现象中又一个引起争议的个案而已。

从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将人才流失上升到国家危机的层面。大量的人才流失,对增强国家竞争力不利,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利。所以,套用一句流行语,哥焦虑的,不是8888888美元,而是人才。而这,才是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引发争议的根本所在。

石敬涛 (职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石敬涛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