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没有享受到,1月6日上午江苏兴化市民张云来到兴化市政府“反映问题”,门卫以“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为由,拒绝让其入内,并称“政府大门不是你说进就让进的”,双方发生争执。后来传达室数个门卫一拥而上,将张云摁倒在地殴打,造成其左手等部位受伤。事发后,兴化市政府非常重视,回应这起意外事情。1月8日上午,该市信访局领导代表兴化市政府,向受委屈的市民张云道歉,并对当事门卫(保安)进行了教育。(1月10日《扬子晚报》)
中国的门卫制度由来已久,门卫的身份地位和影响力一直饱受争议。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幕:老百姓到衙门办事或低级官员求见上级官员,必先求门卫通融,很多情况下,往往还要以散金碎银贿之,门卫方肯网开一面,或准入放行,或及时禀告请示。如果不能让门卫满意,办事人或求见人十有八九是要吃闭门羹的。兴化市政府的门卫摁打群众事件表明,在民主和法治日益进步的现代社会,民间的那句俗语仍未过时,难缠的“小鬼”依然存在。
显然,政府门卫以暴力封堵求见市长的群众并不是为了索贿,而是为了替领导负责。我们相信,即便兴化市政府没有规定或指示,但是门卫们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学习肯定也形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这条规矩的核心便是:不随便放进可能给领导添乱的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政府的大门变成了一个筛选器——那些在门卫眼中办“大事”的人或不会给领导添乱的人便得以顺利进出,而那些办“小事”的人或可能给领导找麻烦的人则“不是想进就让进的”。
大抵上,绝大多数政府机关都有门卫把关,不知道,有多少政府机关的大门被门卫操控成了筛选器,不知道,在门卫的筛选过程中,有多少迫切的民意被卡住?
群众诉求的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各级党政机关和官员都必须一视同仁,认真对待,绝不能嫌麻烦,挑肥拣瘦。因此,党和政府的大门应该永远无条件地向人民敞开,只能亮绿灯,不能亮红灯,群众想进就能进。实际上,党和政府高层也一再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各级官员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要实现与群众的无障碍沟通。而如果政府的大门变成了筛查器,政府只是有选择的、有条件地与群众沟通,那么,政府的宗旨观念就错了位。
表面看来,党政机关门卫的工作简单轻松,实则非常关键重要,因为门卫所处的位置是为人民服务的第一个关口,这个关口的一开一合直接影响着群众的感受和利益,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鉴于此,不仅兴化市政府,其他各级党政机关都应加强对门卫的宗旨观念教育和制度约束,而对一些动辄把群众拒之门外甚至殴打群众的门卫则应及时清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李英锋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