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的消费者和施害的生产者
2009年03月16日 10:52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他买了一辆二手的金杯车,但是没开几天就开始冒黑烟。有人告诉他,这辆车早就有问题,只不过卖主在车里加了点食物油,暂时掩盖了车的毛病。他只好去修车,一下子又多花了一万元。

你是不是会同情他,并且对那个卖主感到气愤呢?你是否会对这种欺骗行为感到不齿呢?可是,当我继续告诉你,买到问题车的这个男人,其实也是一个售假者。他先是卖假牌子的冰棍,后来卖假牌子的饺子。这时候,你是否还会对他买到问题车而心生同情呢?你是否还会对那个卖主感到气愤呢?或者,你是否会感到,他买到问题车,是一个报应呢?

昨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从官方到民间,从媒体到个人,都纷纷加入到这场曝光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行动中去了。可是,如果不是我感觉失误的话,下面这个判断就会让人感到非常气馁:年年3·15,结果消费品质量问题却一年比一年更严重。

刘洪波所说的,现在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已经成为一个执法运动,已经形成“相约这一天”与“撑过这一天”的对垒。相约这一天,我们看到一大批的企业被曝光,潜规则被揭露;撑过了这一天,人们便开始继续造假,继续给馒头里面加“敌敌畏”

这已经成为3·15的一个怪圈,看似社会对3·15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但是事实上,3·15之外的质量问题也一年比一年多。同样困惑于此的毕诗成呼吁国家高调启动“消费365行动”——这个观点和前些年的3·15当天,人们呼吁“天天3·15”的口号非常相似。可是,天天3·15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

每一次,当我们谈到消费者权益的时候,总是会程式化的分出三个群体来:监管机构、消费者、不法厂商。而消费者毫无疑问是受害者,监管机构则是被批评的对象,不法厂商则理应是被取缔和惩处的对象。于是每一年,当我们都会批评监管者监管不监不管,痛斥不法商家黑心无良,同情消费者孤独无助。可是,事情果真如此简单吗?

显然这个问题并不是划出三个群体这么简单。

他买了一辆问题车,因此多损失了一万多元,但是同时,他卖出的假饺子,可能让成千上万的家庭出现了食品安全隐患;他的孩子喝着三鹿的问题奶粉长大,但同时,有许多的家庭可能每天会吃他们卖出的掺了敌敌畏的馒头;一个医生违规给9个月大的孩子接种疫苗致其耳聋,但这个医生也可能为房子的质量问题头痛不已。

谁为消费者的权益负责?监管部门当然有这个义务,但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不是也有这个责任呢?也许你会反驳我说,我并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可是你有没有将垃圾倒到河里去过呢?污染的水源是不是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健康?可是你有没有制作过虚假的广告呢?这个广告夸大了商品的效果,可能会欺骗消费者;可是,你是否知道商业的潜规则而没有说出来呢?于是掺了敌敌畏的馒头卖得会很好

其实,消费者质量保护的问题,不仅仅是消费者和不法厂商的博弈,也不仅仅是监管机构的责任问题,更不是是否天天3·15的口号宣传的问题。更多情况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其实是消费者和消费者的对抗;是卖假饺子的人和卖问题车的人的对抗;是卖问题馒头人和卖问题奶粉的人的对抗;是你的行业道德和他的商业道德的对抗。

在市场行为如此复杂的今天,哪里会有只消费不生产的一方呢?

题外话:两会结束了,评中评又回来了。两会期间,我们号召大家都来做政治人,关心政治,并以此为主线,每天为大家奉献了一个专题,不知道您对这些专题有什么看法?对这种每天一个专题的形式有什么意见?欢迎留下您的评论告诉我们。

凤凰网评论编辑:张恒

版权声明:凤凰网原创评论,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上期评中评:谁代表你参加了两会?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张恒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