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晖:新中国60周年中国模式热议全球
2009年10月01日 09:4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姜声扬:我们继续《时事开讲》,中国经济起飞各国争相的来研究中国的独特发展模式,因此许多专有名词,特殊的专有名词也应运而生,包括了刚才提到的“北京共识”,以及英文当中也不乏由韩国人发明的中国加台湾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电子领域的合作与强势,还有中国和印度这两大经济体的合并,还有周边国家例如越南更是将中国模式照本宣科的拿来用,发现其实也很不错。

但是中国模式真的适合所有的国家吗?我们来看看民调,民众是如何怎么看待,根据凤凰网调舆台的民调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适用于其他的国家吗?认为适用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只占18.3%,任何适用某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占31.2%,适用惨遇金融危机的发达国家用来转型的只占15.2%,而只适合中国使用的也是占多数占35.4%。我们再来心网民的留言,这位“天天加班”的网友,他就说我们总设计师说过,目前我们走的是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请问这特色到底指的是什么,又和西方的自由市场有什么区别,请朱老师帮我们分析一下。另外美国模式对于让传统秩序现代化的社会有没有意义呢,我们就来请教朱先生好了,朱先生除了这个问题之外,在这场金融海啸之后,很多人都发现其实美国模式不行,中国模式好用,但是我们能够全盘否认美国模式吗?还有中国模式的好用之处在哪里,下一步应该如何调整,才能让中国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持续性?

为何众多国家要搭中国快车

朱文晖:我想确实刚才这个网友他也提到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美国到底行还是不行,我想至少在中国,包括东欧的一些转轨国家,他们的发展模式,是以今天的美国作为未来的发展模式的,至少在这次金融海啸之前,但是这次金融海啸发生之后,加上全球气候变暖,要对抗全球气候变暖,我经常讲的一句话,以前的时候我们说全球化还会持续下去,但是在过去的全球化很多是美式的全球化。可能未来再有全球化的话,就是多元的全球化,就不是以美国为内核的,美国模式为内核的一种全球化。美国那种模式,我们当然从中国的经济学家开始接受,我们政府的很多政策的制定者去学习的时候,我们恰好碰到的是,拿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是里根以后的美英的这套主导的经济模式。

其实我们对以前的那套理论,并不是十分的在行,就说这次金融海啸完了之后,我们把这个理论看得再纵深一点,把它拉到,比如说1933年,或者二战结束以后,再到1979年,这段时间的一套理论,再看1979年,再到2009年这套理论,其实就发现,美国这个模式它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也在不停的进行调整,就包括在克林顿时期的和小布什时期的,我想未来奥巴马,如果他真的是引入了节能、环保,这一系列东西,加上他现在所提倡的全球经济的所谓再平衡的这一套东西,他也会发生一个变化。但是从中国这个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不能够期望中国会走上美国的模式,所以如果说我们也提出日本,也有一套发展模式的话,我自己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往未来走的话,中国可能更需要是学习日本在生活和消费方面的一些积极的因素。虽然日本人他,我自己一项说他过得比较惨,就说他们吃得也很简单,住得非常小,国内东西奇贵无比。但是就说从环保,从资源的节约利用,特别是考虑中国这么一个国情来看,中国人其实消费习惯很像美国人,比较像也是浪费非常多,比较挥霍一点,住得房子,也是越来越大。

姜声扬:地大。

朱文晖:但是地和美国比的话,我们就小很多,他是平原为主,我们是沙漠什么样,能够用的,而且耕地还很大一部分,应该说在中国的消费方面,要吸收日本一些很好的东西。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现在虽然很多国家在研究,也有人在仿效中国模式,整个西方所主导的学术界对中国模式还是有怀疑的,他怀疑什么呢?怀疑说中国是以过度储蓄,如果说美国不消费了,还行不行,我想就包括中国自己国内政策制定者,对这个也是一个很大疑问的,所以我们反复强调,要加强内需。但是内务需求现在看来,可能更多的又把它落到了,过去是把它变为内部的投资,高速公路,机场、铁路,所谓的铁公机,加上房地产,现在看来恐怕光搞投资不行,会形成产能过剩,现在更多是要消费。

但是我觉得这方面还是有一种偏见在里头,虽然中国内需不是像美国那么厉害,但是如果真像美国那么厉害,中国也就,这个模式恐怕也出问题了。中国其实是有内需的,刚才你说了这一连串的名词都和中国的内需有关,如果你是出口的话,台湾不会搭你的车,一定是你内部有强大的需求,他才过来搭你的车,所以这里面他就忽略了其实中国本身有非常蓬勃的内部需求,可以去吸纳周围,以至于我们非常紧密的经济合作伙伴的,他们向我们的商品出口,形成一个更大的市场。所以其实我们掉过来想,中国的内部需求到,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们就发现另外一套故事,也是一些西方学者攻击中国的,说中国消耗了全世界,现在占量最大的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生命资源。如果说你的需求不是那么大的话,你怎么能够消耗那么多呢,你光是转出口是消耗不了那么东西的,比如说很多东西,像铁矿,我们大部分是自己来消费掉的。

所以就说对中国模式我想从别的学者,别的国家的学者,或者他们政府官员眼中,他们会得出不同的经验和教训,但从这次金融海啸以后的整个综合的讨论来看,大家对中国模式的评价是更加客观了,而且也在努力尝试去学习其中对于自己国家有借鉴作用的某些东西,比如说到底怎么样维持一个政府的比较有利的干预。

另外一个就是怎么样在整个政府体系当中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去不停的推动,所谓的创新,我们叫做改革,可能更多体现为这种创新,还有更多的,背后的这种软实力,就中国以至于借鉴到比如说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作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在社会文化等等事务的一系列交流,我想随着中国进一步强大,可能再过10年,我们可以回想一下,1999年的时候大家怎么认识中国的,我们也可以预测一下,其实在跟咱们的电视观众一块来预测一下,10年之后,我们现在怎么看待今天外国对中国的评价,和我们中国自己的评价,我们现在可以预测一下未来10年,就10年之后的,比如2019年,大家会怎么评价中国,自己那个时候看到的情况和现在的预测有什么不同。

姜声扬:那还要等10年才能知道这个预测,究竟有什么不同,但是未来10年的预测是如何,要看今天的作为,今天我们看到自从一场金融海啸之后,整个全球的政治经济的生态做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解构和重构,那在这新的变化之后,中国应该如何来一起治理全球的经济,我们稍候再请朱先生为我们做点评分析。各位观众我们休息片刻,回头继续《时事开讲》。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时事开讲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