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诺贝尔奖将于10月5日至9日陆续公布,诺贝尔奖的话题也将再度吸引人们的眼球。
日前,10位学者联名签署致诺贝尔基金会的公开信在英国《新科学家》上发表,请求改革诺贝尔奖评奖规则,一是增设“全球环境和公共卫生奖”,以奖励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在消灭重大疾病和促进公共健康等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个人或组织;二是扩展现有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或增设相关奖项,使其得以覆盖整个生物学领域。因为,在当前奖项设置下,许多领域的重要成就将难以获奖。公开信也递交给诺贝尔基金会执行主任米凯尔·索尔曼。
尽管改革诺贝尔奖的呼声较大和理由较充足,但诺贝尔奖的改革也许在近期很难实现。因为,索尔曼也已表示,改革诺贝尔科学奖的机会不大,基金会的理事会一直反对增设奖项,认为此举费时又会大大增加支出。
尽管如此,改革的呼声将不会停止,诺贝尔基金会和评委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形成规模了,其目的当然是为了让诺贝尔奖所评选的产品更能深孚众望。其实,早在诺贝尔奖百年诞辰之时,一些科学家和前得奖者就纷纷批评诺贝尔奖的公正性。理由是,得奖的研究项目并不能反映当代顶尖科学的最新趋势。例如,诺贝尔奖仅仅把自然科学分为物理学、化学、医学三科,而今天飞速发展的基因和分子生物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天文学等都与诺贝尔奖无关。
另外,诺贝尔奖的获奖内容也一直受到批评。一些科学家认为,近年得奖的研究项目愈来愈晦涩难解,物理学奖的研究更有钻牛角尖之嫌。很多得奖物理学家其实不过发现了某种粒子,这些发现对促进科学发展根本没有多少重要贡献。负责评选物理奖的瑞典皇家学院也承认,需要检讨评选准则,以免因曲高和寡而影响诺贝尔奖的声誉。
显然,这些质疑更多的是针对诺贝尔奖的6个评审委员会,似乎与诺贝尔基金会无关。但是,诺贝尔奖的改革无论是评委会还是基金会都有责任。以诺贝尔基金会为例,如果没有改革和与时俱进,诺贝尔奖的奖金肯定会入不敷出。正是诺贝尔基金会明确其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财产保值和利润增值,诺贝尔基金会的对外投资和赢利规模才能不断上升,也才能保证诺贝尔奖金的逐年发放和增值。
从获奖内容和项目看,1968年由瑞典银行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年首次颁奖)也是对获奖内容和项目的改革,因此诺贝尔奖的改革应当是必然。当诺贝尔奖能顺应历史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革时,它的威望和公正性只会越来越高,其推动科学发展、经济增长和文明进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张田勘(学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学者
编辑:
高欣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