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邱林:国家收储能否改变产能过剩困境?
2009年03月03日 13:39光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产业振兴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后所导致的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压力。面对钢材、有色金属、原油、成品油等商品价格低位徘徊,几个振兴规划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偏方”——收储。有业内专家就指出,就短期来看,国家收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化过剩产能,降低企业库存,稳定市场信心。(3月2日《中国证券报》)

据了解,此次国储局对钢材收储的规模可能达到300万至500万吨,运用资金达到100亿至150亿元。至于储备的品种,板材的可能最大,这样可以尽快缓解大型钢铁企业的普遍压力,恢复市场信心。另外,2月25日,国储局再次开标对锌进行收储,最终以11500元/吨的价格完成锌收储10万吨。几乎同期,国储局先后两次完成了59万吨的铝储备收购。

对国家而言,如果要是真正的大批量的收储还是需要冒着一定的风险的。4万亿扩大内需的财政计划,虽然着重于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不过,对这些行业的需求难以马上显现。因此短期内对其产品价格也难以出现大的涨幅。

事实上,与有色金属产品相比,国内对钢材收储的争议则很大。此前,对部分钢材进行收储的计划曾被列入钢铁振兴政策草案,但该草案在各部门进行讨论时,钢材收储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认为国内钢铁产能高达5亿吨,基数较大,如大量收储需要的资金将达上百亿元。此外,大量收储还可能促使企业加大生产,造成钢铁产能进一步过剩,而目前国内的钢铁产能已出现了过剩。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目前国内钢铁业产能过剩现象十分严重,其落后产能大约占到全行业产能的40%。若按照2008年国内钢铁产量4.9亿吨计算,中小型钢铁企业在2008年为市场提供了大约1.9亿吨的产量。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发出通知,提出“十一五”期间将淘汰1亿吨落后的炼铁生产能力。尽管如此,淘汰落后产能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地方中小型钢铁企业的产量仍呈上升态势。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在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此次收储行动在本质上是国家对部分钢铁企业的直接补贴。由于本轮经济增长主要以钢铁等重工业投资为核心,因此,后期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将异常严重。我国在总供给中存在着钢铁产业供给刚性的问题,这个行业并不能根据外需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调整。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于市场价收购的收储政策,会引发社会新资源的流入,从而激励行业产能扩张,导致过剩与扩大再生产并存、过剩与进口并存的矛盾局面。增加国内市场供给会加剧供需矛盾,使更多的国内企业在未来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而进口行为则推高了国际市场价格,使国内宝贵资源外流,损害国家利益。

大家知道,任何事物都要遵循它的发展规律,并不可能完全受主观因素的调控。对于钢材和有色金属市场来说,也是一样。想要这两个市场完全转好的原因只有需求的真正释放。目前,两者基本上是产大于销。由于目前中、下游市场缺乏资金和订单,钢材和有色金属市场行情恐怕将是会显得“有心而无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收储大量钢材、有色金属,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我们从近期国务院先后通过的几大产业振兴计划中可以看出,利用金融危机的局势进行产业升级、优化产能、最终提高行业的生存能力,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才是国家对钢铁行业和有色金属产业进行扶持的目的。国家收储钢材和有色金属对市场的影响,可以给与市场一定支撑,但时间不会很长。由于国内外市场无法割裂,如果出口受限、国内需求不旺,钢材和有色金属市场终难得到有效提振。

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单一国家的收储措施的确难以收到“速效”和“显效”。因此,国家收储能否改变钢材和有色金属产能过剩的困境,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正确的选择是,国家利用金融危机的局势对钢铁、有色金属生产企业进行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最终提高行业的生存能力,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这比收储产生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邱林)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邱林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