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张敬伟:春节改名元旦是种文化折腾
2009年01月22日 07:2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打印

作者:张敬伟

20日,湖南年轻学者黄守愚在网上发帖称,“春节”应改为“元旦”,认为“元旦”作为夏历正月初一的代称,从汉武帝时沿用到辛亥革命之后,可谓历史悠久,被袁世凯改名为“春节”,丧失了其文化意义等,同时他还建议将现行公历的“元旦节”改名为“洋旦节”。(1月21日红网)

现实是,“元旦”不仅在中国更在华人世界成为阳历新年的通称,而“春节”则是正月初一的文化符号,也蕴含了年的所有民俗内涵。不仅如此,在过农历年的东亚文化圈,如越南、韩国等,也通用“春节”这个名字。在此情势下,将“春节”更名为“元旦”是画蛇添足的穷折腾,哪怕穿着恢复传统的文化马甲。

事实上,从甲骨文和金文“年”字“上禾下人”的情形看,春节的雏形在商周时期已经形成,过年成为农业社会庆祝丰收的一种仪式,约定俗成而固化为富有文化意义的节日。先秦时期,春节称作“上日”、“元日”、“改岁”、“献岁”,即使是在汉武帝后,“元旦”也不是春节的唯一名称,而有“三朝”、“岁旦”、“正旦”、“正日”等多种称呼。所以给春节改名“元旦”不合常理。

必须指出,“春节”一词,早在唐宋时期已经蕴含“年”的意味,如“既遇春节,难阻良游,三五人自为宴乐,并无所禁。”(见宋尤袤《全唐诗话·王起》,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更有“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见《狱中》诗)而且,首次将“元旦”更名为“春节”的并非袁世凯,而是初肇民国的湖北军政府。建国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这意味着春节的法制化。

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学者对春节文化史并未作精深研究,而只是从零碎的典籍中搜素出适合自己论据的片段,就武断地发出更名春节的宣言。这种观点从文化学和民俗学上讲是显得浮躁,从大众文化的角度而言则是哗众取宠,从现实的社会生活论则是造成了人们认知上的混乱。如果“春节”真的改名“元旦”,而“元旦”变成“洋旦”,公历、农历两个新年生生地都被恶搞了。

春节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张敬伟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