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欣:民族素质不高与文理分科何干
作者:司欣
朱先生确实触及了文理分科的一个实质性弊端,然而,朱先生却忽视了更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文理不分,如何保障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而在应试教育格局没有发生任何改观之时,保证不同类型的人才享有均等的教育权,远比所谓人文情怀、民族素质之类宏大命题来得更现实、更迫切、更具体。
在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大格局下,教育面临的问题不是文理分科,而是分得不够彻底和纯粹。承认人才的局限性,尊重学术的分野,就不能否定和抹消“术业有专攻”。据说欧美国家在中学阶段就实行了壁垒分明的分科制度,几乎取消了与所学专业无关的科目,显然,这是专业精神和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的基础保证。而我们长期的教育理念和方略其实是过于偏重对“全才”的塑造了,以至于培养出大批学而不精的非实用型人才,大大浪费了中国有限的教育资源,更排斥了许多“偏才”的受教育机会。
理科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其根子不在文理分科,而在于天生的细胞构造和后天的生长环境。生于安稳盛世,长于商品时代,社会的功利和浮躁,势必会促成其精神行为的现实性。这其实是新生代的共性,这一点上文理科学生并无二致,他们关注和思考的不是一些大而无当的命题,而是将价值根须深深扎入了社会生活的层面。显然,他们对人类问题的无意识,跟生活在一个人文思想淡薄而速朽文化盛行的时代密不可分。
无疑,一个不具备人文情怀的科学家,他对人类的建树必然高度有限。但我认为,这不是文理分科造成的,而是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决定的,教育的功利、浮躁、媚俗倾向,不可能对受教育主体的价值观构造不发生任何影响。而文理不分,除了封杀一批“偏才”的教育出线权,还会让本已价值理念混乱不堪的教育更失去一份方向感。司欣(江苏 职员)
作者:
司欣
编辑:
张恒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