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舒圣祥:垄断经营的火车上买不到市场化的票
2008年11月30日 15:00扬子晚报 】 【打印

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副部长陆东福透露,国家未来会考虑火车客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对于火车票价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铁道部的希望是“保本微利”(11月28日《新京报》)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刚刚改革开放时,老百姓看到“市场化改革”都会欢欣鼓舞,而现在,一听说哪里要“市场化改革”了,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涨价啦”——大概是因为医疗、教育等等的“产业化”给予了我们太深刻的印象,所以铁道部要把火车票“市场化改革”的说法一出,就很有疑似“为涨价作舆论铺垫”的味道。

我以为,陆副部长的话未必没有他自己的道理,但首先是给人一个“铁道部在做生意”的印象。想想,如果铁道部希望的只是“保本微利”,那么我们很疑惑的是:现在铁道部难道是长期处于亏本状态吗?铁道部是一个企业吗?有企业顶着国家部委的名字吗?既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政府机关,而且一切投入和成本皆由纳税人埋单,要那“微利”作甚?莫不成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也得讲究一个“利润”?铁道部如此不惜名誉亲自加入利益博弈,是不是有点太不避“政企不分”之嫌了?——不过也不要忘记了,铁道部“参股”某条铁路的消息往往是高调发布的。

再讲“市场化”。谁都知道,要搞价格市场化,经营主体的多元竞争应是基本前提。现在铁道部的说法却是“生意是我做独门,价格要搞市场化”,这显然是个悖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市场化的价格只能出现在“市场”里。那么,中国铁路是否已经实现了充分的市场竞争呢?要知道这一点,只用看消费者是否拥有“用脚投票”的权利:对一家铁路公司服务不满,他们可以愤而选择另一家吗?

因此,对于铁路垄断而言,所谓“价格市场化”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价格自主化”。问题是,一旦“价格自主化”了,谁来保证火车票价永远只是“保本微利”?谁又知道“本”是多少,“微利”又是怎么个“微”法?国家对垄断行业实施政府价格管制,乃是遏制垄断行业非道德行为的必要举措。否则,垄断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倒确实是好了,普通民众和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却将从此跌落——想涨价就涨价,反正都是“市场化”。

我们不怀疑铁道部搞“市场化改革”的诚意。只是,如果铁道部真要搞火车票价的市场化改革,首先应该把体制改革成“市场”。只有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才符合进行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条件,也才可能产生相对公平合理的市场价格。铁路企业的良好生存发展环境,不是来自违背经济规律的垄断企业“价格自主化”,而只能来自公平有序的充分市场竞争;同样,铁路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不在于政策的持续偏袒和优惠,而在于广大消费者的热情肯定与支持。

一句话,在垄断的火车上买不到“市场”的火车票。市场化利弊几何,其实民航和公路已经为铁路探好路了。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舒圣祥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