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没有错,但前提是群众必须拥有充分、权威的信息源,供其分析甄别。
瓮安“6·28”打砸抢烧事件刚平息不久,7月3日,陕西府谷又发生了群体性警民冲突事件。两起事件前后相隔不过数日,虽然事件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但都是由简单的案件或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官方定性也都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被黑恶势力(或不法分子)煽动利用”。
目前,两起事件都得到了及时稳妥的处置,当地秩序也都已恢复正常。但痛定思痛,有必要好好反思,为何简单的案件或纠纷会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为何本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群众,会这么容易被不法分子煽动利用呢?
群众为何会不明真相?应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没有错,但前提是群众必须拥有充分、权威的信息源,供其分析甄别。
如今,在某些地方,在信息资源掌控能力上,掌握公权力的政府部门和群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政府部门只有及时发布信息,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用,方能取信于民,这也是维护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条件。
在资讯与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某些政府部门如果仍习惯于逢事“捂盖子”封锁消息,谣言就会走在真相前面。政府部门失信于民,不法分子就会趁机煽风点火,一旦遭遇偶然事件激发,就很容易引发事端。“谣言止于公开”,因此,政府部门只有做到公开、透明,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让公众第一时间知道真相,群众才不会被不法分子煽动利用。
政府部门做到及时公开真相,当然是必要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好平时的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瓮安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谈及深层原因时说,“一些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多种纠纷相互交织,一些没有得到重视,一些没有及时解决,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还不满意。”由此可见,如果社会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与事件本无直接关系的群众就可能被煽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瓮安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领导干部只要真正把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外化为自觉的行动,不法分子再想兴风作浪就没那么容易了。
相关新闻:
更多精彩新闻 点击进入 >>>
作者:
李琥珀
编辑:
王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