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叶志军:语文课本应该是文学的嘉年华会
2007年08月17日 10:27国际在线投票数: 顶一下  【

近日,金庸武侠名著《天龙八部》、《雪山飞狐》等的节选片段出现在了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甚至发出了“金庸取代鲁迅”的担忧。(8月16日竞报)

对于金庸武侠名著“入侵”中学课本一说,即便称不上是杞人忧天,起码也是小题大做。语文课本应该选什么?一直存在着正野之分和雅俗之辩,到底是意识形态领先,还是文学艺术挂帅?长久以来也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争论至今也未有定论。

对于秉持“进退论”者而言,其实是在有意无意间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假想敌"。在绝对的二分法思维里面,要么左,要么右,断无中间路线可走。把一个本来是百花齐放的文学嘉年华会的语文课本,生生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思想阵地。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的悲哀。

从刘翔“跑进”上海小学语文课本为拐点,注定了语文课本的春天会不寂寞。随着各种"新"面孔的假如,以前那种一枝独秀的僵局被渐渐打破。求异代替了趋同,多样置换了一统,一个更注重人文,更追求多样的"花花世界"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就像如今作为纯艺术的莎士比亚戏剧最初只是供大众欣赏的东西一样,作为通俗文学的金庸式的小说写作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写作,以致登堂入室地进入语文课本,也是人们的文学观和价值观“与时俱进”的结果。而对于文学的真正含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西班牙作家塞拉有过经典的诠释:“文学的界限恰好就是人性的边界,它标明了神和魔鬼属性之外的天地”。

的确,对人性的维护和对人道的关怀以及由此而显现出来的高度的人本主义精神,才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有生命力,是否可以启迪人心灵的标准。这种内在而非表面化,潜移默化而不脸谱化的说教,可以使我们离文学的本意更近一些。

易中天在反驳某些人说他的《品三国》易趣不高的时候说:我的作品里有道,但是你悟不到,我也没办法。比较金庸与鲁迅的作品孰高孰低,就如同把苹果和橘子摆在一起,即便再运斤成风的取舍,也不过是完成了又一次的自我精神去势而已,到头来长成的仍不过是"病梅"罢了。

前人在回答文学的标准问题上,有过一番对百花齐放的赞扬:“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指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同样,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的长篇和短篇小说以卓绝的笔力组织出丰富的想象世界,融幻想与现实为一体,反映出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而在另外的一部分人眼中,《百年孤独》不过是一篇魔幻小说,根本看不出微言大义,遑论获奖?

作者: 叶志军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