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昨日在上半年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策建议中透露: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5年底,高校贷款余额达2001亿元,“个别高校由于债务问题已影响到学校正常运行”,这是官方第一次公布全国高校负债的整体数据。(《新京报》8月15日)
在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身处困境的高校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来化解危机,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一个倘大的学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不过,我想知道的是,这2001亿元中有多少用在了引进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师们”身上,又有多少用于学校图书、器材的添置上。这些疑问显然比追问债务本身更值得深思。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欠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毕竟,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不遭遇任何危机,只是我觉得,好不容易借来的钱本应倍加珍惜,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嘛,这钱自然也就得用在实在处,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可事实不免令人遗憾,很多高校并未将借来的钱用在实在处,而是用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满足于一种政绩与虚荣。君不见,全国高校的建筑多么的富丽堂皇,金光闪闪,极尽奢侈,北京某著名大学食堂耗资百万建观光电梯,山东某大学校门耗资8000万(校方称仅花300万),被网民称为“高校最大、造价最高的大门”……针对此,有好事者还编了一份“中国高校大门排行榜”,将那些造价百万元以上的“名门”排了座次。倘若说网友的说法存在某些夸张,那么生活在高校的学子们显然更了解事实,前不久《半月谈》刊登的《学生眼中的高校奢华:有钱挖湖造山无钱买教具》无疑是一个生动的实例:学校不给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配备摄像机等专业设备,却投入巨额经费,如火如荼进行新校区建设──汉白玉桥、挖湖造山、银杏大道……一点一滴从蓝图变为现实。
显然,很多高校不切实际地盲目扩张,追求外在形象,最终酿成了今天2001亿的巨额债务,使高校背负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无疑是盲目扩张的冲动带来的债务惩罚,如何化解债务危机显然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只是希望能有刚性制度遏止这样的“拍脑袋”决策,否则,债务缠身的大学面临破产,恐怕是不久的事实。
作者:
黄海涛
编辑:
李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