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今年5月,身患脑瘤的山西女孩小娟得到网友帮助,最终筹到15万元善款。当时组织方和小娟口头协议,治疗小娟剩下的钱将转捐给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6月,小娟手术成功,却把剩下的10万元带回了山西老家,小娟此举引来不少非议。(8月8日《南方都市报》)
当慈善遭遇“非善”,慈善遭遇信任危机,那些曾经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心中是很难接受的。事情也在网友中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表示“震惊”、“痛心”、“总之是一场很悲哀的事情,欺骗了大家的善良”。募捐组织者担忧,小娟事件后,还有多少人愿意为萍水相逢的人募捐。
容易发现,很多网友以及募捐组织者都把事件的中心放在了小娟身上,毕竟小娟的行为有违社会公德,也有违个人的良心。但在笔者看来,其实没必要担心此事件后,为萍水相逢的人募捐的人会急剧减少,也不用太担心人们的善心会因此受到多大的打击(虽然打击不可避免),因为,作为个人而言,对慈善的信任首先来源于对慈善组织的信任,而不是来源于需要帮助的那个人。此事件中真正经受考验的不是小娟的良心,而是慈善组织的制度。
个人的品德良善是无法百分之百保证的,没有人敢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道德品质上都是好的,慈善组织所帮助的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像小娟一样的人。但是帮助一个人要看他是否真的需要帮助,而不是首先测试他的道德分数(这也很难做到)。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慈善寄托在受助人的良心上,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看慈善组织及其活动是不是让人信任。
而这也就对慈善机构和慈善的组织者提出了更高的运作要求。为小娟组织募捐的这个慈善团体,近年来自发组织募捐帮助他人,仅今年就成功对陕西陈晶晶、河北张秀玲、湖北李芳芳、甘肃刘林林等急需帮助的人实施救助。这或许也是他们多次举办募捐并获得成功的原因。慈善要发展,需要组织者的爱心,但是更需要完善严格的制度,透明的运作。或许人们会出于对组织者爱心、诚心、名声等的信任而捐助,但这种信任却难免会遭受到类似“小娟事件”的冲击,而只有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之上的信任和慈善才最持久,最能经受得住考验,这样的慈善才可能走得更远、更健康。
文本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丁洪峰
编辑:
李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