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实力”的源泉和局限
2006年11月02日 14:19
相关Tag
关于中国崛起的分析和争论几乎完全着眼于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来自“软”性因素——包括文化、政治和外交——的力量是其大国地位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奇怪的是,软实力这个话题在有关中国的讨论中要么无人提起要么被人滥用。虽然中国在施展这种实力时会受到种种制约,但其软实力资源颇为可观,应当引起注意。

软实力资源

文化吸引力 文化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源泉,中国在扩大文化影响力方面有着某种无与伦比的优势。几千年来,中国的耀眼光芒吸引着商人、使节、学者和教徒纷纷前来寻求财富、权力、教诲和灵感。

毛泽东之后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同时促使中国领导人扩大该国的文化影响力。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人数每年增加40%至50%,与美国托福考试头十年的增长速度相当。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23个国家共成立了32所孔子学院,在当地推广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同内向型的日本文化不同,中国认为它的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除了在全世界加强汉语教学之外,中国还在许多国家举办中国文化节,比如在法国和美国。

国内价值观念与政策 中国软实力还取决于它在国内如何推行其价值观念和政策。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改革使它逐步从效率低下的苏联式计划经济过渡到更富有活力的市场主导型体制。20多年间,改革把中国转变成了一个经济强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逐渐塑造了繁荣富足的形象。

蓬勃发展的中国也给其它许多国家树立了光辉榜样。乔舒亚·库帕·拉莫宣称,中国的经济奇迹为发展中国家开具了一个成功良方,即“北京共识”。它强调根据本国国情谋发展,鼓励“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虽然还没有系统的信息来评估这种模式的流行程度,而且北刺麻正式使用这个词,但中国几十年来的显著进步正促使人们反思发展经济学以及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之间的关系。

这种深刻分析似乎影响着许多国家的道路。俄罗斯总统普京似乎正仿效中国的道路。在南亚,中国模式同样风行。在非洲,希望通过市场机制来消灭贫困现象。在中东,中国模式受到伊朗保守派领导人的欢迎。

朝鲜注意到了中国的经济成就,自2002年以来谨慎地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改革,给该国计划经济注入一些市场激励措施。但迄今为止,“北京共识”的最忠实学徒是中国南边的两个共产主义邻国老挝和越南。英国一位著名的外交政策专家认为,北京得以塑造另外一个政治经济模式是“西方自冷战结束以来感觉到的最大意识形态威胁”。

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假如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并具有道德威信,假如它有助于控制事态“使他人因自感不切实际而无法表达偏好”,那它就能增强软实力。

种种证据表明,中国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一个更具责任心和合作性的角色。它积极努力在一些敏感问题如自由贸易、核不扩散乃至环保问题上遵守国际准则。渐渐地,中国被视为一个不需要大宗援助而能够自力更生的国家。

施展软实力的效用

中国的软实力资源不会自动转化为它所期望的政策结果。是否有证据表明中国的软实力对其它国家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影响呢?

中国力图避免魏玛共和国、日本帝国和苏联那种容易引发竞争的政策,它实施的是“和平崛起”或称“和平发展”政策。“和平发展”路线一方面强调增强中国在本地区和全球的实力与影响力,另一方面设法使其它国家不疑惧它会如何运用这种日益增强的实力与影响力。为消除邻国的不信任情绪和不安全感,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

要评价中国在努力实现这些目标方面的进展,办法之一是看看有关其声望的民意测验数据,部分原因在于声望“最能说明一个国家的吸引力有多大以及不得人心的政策造成了哪些代价”。英国广播公司(BBC)对外部最近的民意测验显示,在调查所及的22个国家当中有14个国家的大多数或较多数公民认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总的来说,近一半(48%)的人认为中国的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比对美国持这种观点的人多10%。没有哪个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中国持消极看法。全世界年轻人(18-29岁)当中对中国怀有好感的人所占比例则更高(58%)。

就连在对美关系中,中国也能够施展软实力赢取外交收获。通过在朝鲜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核心作用,北京以其负责任、善合作的表现受到赞誉。据报道,布什总统去年11月访华时表示:“只要中国与我们携手并进,顾及美国的全球利益和既定的‘行路规则’,我们就欢迎中国增强影响力和壮大实力。”

中国软实力的一个最有趣例子是它与台湾的关系。2005年,中国对台湾政界人士和普通百姓展开魅力攻势,邀请反对党领导人访问大陆,向大陆高校的台湾学生发放学费补助,并通过对台湾进口水果实行零关税政策鼓励台湾南部(一贯是台独势力的堡垒)农民出曰。这种“诚心诚意”的政策不仅着眼于消除台湾人担心中国构成军事威胁的情绪,而且使中国政府得以在台湾政坛和社会中施展影响力,从政冶上排斥有独立思想的陈水扁。

软实力的制约

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但中国受到诸多制约。有三大因素妨碍了它有效地施展软实力:资源配置不均、外交合理性令人担忧、工作缺乏连贯性。

资源配置不均 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各种软实力资源为外交政策服务始终是北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文化吸引力而言,中国资源丰富,但它不善于推销其文化产品。虽然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比比皆是,但中国的文化吸引力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几乎没有哪个中国公司、文化偶像、电影或品牌像微软、MTV、米老鼠或巨无霸那样无处不在。

所谓的“北京共识”发展模式也存在缺陷。用保罗·克鲁格曼的话来说,中国令人惊叹的经济增长速度靠的是辛苦勤劳而不是灵感妙计。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没有研发活动,2004年三分之二的专利项目是由在华外企完成的。

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模式在国内面临严峻的社会经济挑战,政府受到日益强大的压力要在公共安全、教育、医疗环保和执法等领域提供充足的公益和服务。收入差距拉大、国家权力萎缩和贪污腐败盛行令人怀疑中国的发展和所谓的“北京共识”能否持续并具有长期吸引力。

外交合理性问题 中国与发展中世界的独裁者交好导致了合理性问题。正如奈所指出的,在信息时代最有可能施展软实力的是那些主导思想接近全球准则的国家,而全球准则如今强调自由开明、多元化和自治。

合理性引起的担忧使中国即便在美国软实力式微的情况下也难以攻占道义高地。在皮尤研究中心2005年的世界民情调查中,西欧国家12%以上接受调查的人认为,当某国人民受到大屠杀威胁时,最有可能施以援手的大国是美国。选择中国的人只有3%。

外交政策不连贯 阻碍中国调动软实力的第三个因素是它在推行外交政策方面缺乏连贯性。北京能否奉行连贯、调和的外交政策对于它在邻国当中乃至全球范围内展现一个善良宽厚、富有魅力的形象至关重要。然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北京往往背负着历史重担,并受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干扰。

即使在美国的威信不断下降之际,中国也未能在自由民主国家取得重大收获,原因也在于其外交政策的连贯性存在问题。皮尤中心在16个国家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多数国家都有相当一批人支持有一个军事对手来挑战美国的全球主宰地位”,但反对由中国扮演这个角色的人很多,在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占71%,在德国占82%。

有趣的难题

尽管中国的软实力与日俱增且运用得卓有成效,但它尚未形成一个理想的软实力资源组合来实现其外交政策巨标。外交政策日益具有世界性、日益充满自信,政治制度却封闭刻板,两者之间的差距造成了软实力三大支柱之间的不平衡,这三大支柱就是:文化吸引力、国内价值观念和政策所树立的榜样、外交政策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北京在施展软实力过程巾的合理性和连贯性问题也是由软实力资源的这种不平衡引起的。由于外交政策目标和尚不完善的软实力资源之间常常发生冲突,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全球领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我们应当预见中国的软实力资源在今后几年中会越来越丰富。随着中国的软实力增强,它给国际社会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中短期内大国、尤其是华盛顿如何处理这一难题将对东亚乃至全世界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制订新的遏制政策来阻止中国崛起是不切实际的。(凤凰视点)

作者: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研究室荣誉主席贝茨·吉尔和西顿霍尔大学约翰·怀特黑德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黄岩钟

   编辑: luwl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