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交政策与现代外交体制
2006年10月25日 10:23
相关Tag
跟其他大部分国家一样,中国的正式外交活动都是由外交部执行的。然而,中国外交部实际上隶属于中国共产党外交事务领导小组。而不同的是,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在智囊团的磋商中形成的,这一外交智囊团受到政府支持和监督,讨论并没有在政府部门内部展开。

中国的对美外交政策大多是从中国外交智囊团政府决策咨询人员讨论中得出,因为这些讨论是在非正式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比政府官员之间的讨论更自由,也更不受约束。另外,中国还有一个独立的中国战略思考和国际关系机构,这与西方理论中的机构有很大区别。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成为最经常进行环球旅游的人(中国外交活动频繁)。中国也通过自己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以及积极参与其他国际组织活动而树立在联合国更好的国家形象。

中国努力减少在亚洲家门口的威胁;为朝鲜半岛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与东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建立更加合作的外交关系,积极参与东亚国家联盟的地区论坛。

中国已经大大改进了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2001年,中俄签署了制衡美国的友好合作条约,并在同一年与重要中亚国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在推动地区稳定、加强地区反恐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

中印关系在在这一时期得到显著改善。多年的竞争对手如今最终开始在大量经济和战略领域展开合作。两个国家在过去几年里在对彼此经济贸易额上都翻了一番,中国有望到2008年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为了加强国防防御合作,中印还计划进行联合海上军演。

2003年,中国通过对话与印度解决了一个重大边界争端。中国承认锡金是印度领土,而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中印关系还受到了其他领土争议以及中国对巴基斯坦军事援助等问题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集中在改善与俄罗斯和欧洲的外交关系以制衡美国上。中国这一战略基于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它的影响力只能通过与其他大国或欧盟联合才能有效抑制的设想上。

美国在上世纪末入侵科索沃让中国开始对美国权力进行再次评估,中国外交智囊团开始讨论,并决定在一个单极世界里重新调整中国的外交政策。这些讨论还在中国新安全概念大环境下进行,中国外交决策制定者们认为,在这个后冷战时代,各国应该从联盟和国家集团的思维中转变过来,转向思考经济和外交合作。

在911恐怖袭击和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后,中国的外交行为也可以看出它也从这种战略平衡策略中转变过来。尽管一开始,中国曾担心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干涉可能导致美国全球权力的增加,并对中国形成外交合围,进而进一步牵制中国,而最终美国的焦点又转向了中东,这打消了中国领导层的顾虑。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有关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安全威胁的讨论悄然啸声,中国转而成为美国的反恐伙伴。

在朝核问题上,中国起到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2003年,中国致力于改善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并与东盟国家一道建立东亚市场。所有这些外交政策都是中国所谓“和平崛起”政策的一部分。

很多新的外交活动似乎都是中国自身形象改变的产物。虽然中国第四代领导人逐渐掌握国家大权,中国似乎不在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的发展中国家,而是扮演更加自信和负责任的区域大国角色。

2005年,欧盟开始讨论取消对华武器禁运,这也是中国外交策略的巨大成功之一。(凤凰视点)

   编辑: luwl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