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工出口为何危机重重?
2009年02月16日 14:20人民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米格-29]

俄罗斯和印度在“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航母的改装问题上波澜不断,也是俄罗斯军工制造能力不足,导致工期延误和成本上升的直接后果。

俄新社特约评论员尼基塔·彼得罗夫撰文说,科研队伍的老化成为困扰俄罗斯军事工业的一个难题。很多设计局、科研单位的工程设计人员的平均年龄已经接近退休年龄,高校毕业生因为军工企业的低工资、没有发展前景而不愿到此就业,更多的中青年人才纷纷流向能源和金融部门:首先这些部门的待遇优厚,工资、奖金远远高于军工企业,其次在这些部门很容易做出业绩得到提升,而在军工企业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才能达到金融和能源行业2至3年就可以达到的层次。教育领域中中等技术的断层也导致了军工企业中中等技术人才的缺乏,技校核各类中专不断开设法律和经济专业,与此同时焊工、车工、钳工等技术工种基本难以为继。

《独立报》也认为,俄罗斯军工企业的生产设备普遍老化,生产数字化、自动化程度很低,很多企业里最基本的生产设备,包括车床等早已达到了报废年限,现在车床普遍的使用年龄超过30年。加之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在90年代流失,前苏联原有的科研联系和集体研发因苏联解体而中断。更重要的是,很多军工企业缺乏专业和称职的经济管理人员,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所有这些不利因素加在一起,就成为俄罗斯军事工业深陷困境的基本原因。现在已经可以断言,2005年国家审定的2006至2015年国防订单无法如期完成,这已经是军工企业第三次无力如期完成国防订单。据普季林透露,目前俄罗斯军工企业中有25%接近破产边缘。

俄罗斯《新闻报》(《Vedomosti》)发表评论说,俄罗斯目前的军工出口和能源出口的形势很相像,这两个行业同为支柱产业,但是区别于能源产品,军工产品需要动手来做。不仅出口订单在完成日期上打折扣,就连国防部用于装备俄军的订单也不能如期完成。例如“圆锤”导弹的改进工作迟迟未能完成,使得“尤里·多尔戈卢基”号核潜艇下水服役失去原有的意义。谢尔盖·伊万诺夫长时间来大力宣传的俄制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戈洛纳斯系统)在投放市场后也招致了广泛批评。

在2008年俄罗斯实现新旧政权更替之后,俄罗斯政府必将采取措施,振兴军工企业,因为军事工业不仅仅是支柱产业,不仅仅涉及军工产品的出口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则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将无从谈起。(俄新网记者黄轶男)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