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推动中国加速地震监测卫星的研究
2008年05月26日 11:14中国航天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卫星]


法国的地震卫星

我国重视卫星手段 专家呼吁加快发展

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资料显示,20世纪有三分之一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

我国也非常重视利用卫星预测地震。据了解,在“九五”期间,我国就开始了卫星预报地震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我国有关专家认为,发展地震监测卫星十分必要。

著名卫星专家王希季院士等一直呼吁研制发射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在接受采访时他指出,目前我国已建成了相当数量的地基电磁监测台网,但我国幅员辽阔,地震多发区多,已建和筹建的电磁监测台还不能满足预报需求。而在空间轨道运行的卫星对地电磁观测覆盖范围大,不受地面自然条件限制,且空间电磁的场动态信息强于地面的信息。利用卫星实现空间电磁监测,将有可能对地震预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次汶川地震,如果我们事先有该地区连续的空间监测的热和电磁效应的图像,可能会有预报。”王希季认为。他表示,发展我国的地震电磁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将空间手段与地基监测相结合,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地震电磁监测系统,将明显增加地震前兆的信息量,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重要的科学判据。

令人欣慰的是,在我国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开展地震电磁监测卫星研究。汶川震后第三天,5月15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组织召开了航天技术应对当前地震灾害的专题研讨会。会上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加快包括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在内的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制,不断增强航天技术服务国家防灾救灾事业的能力。

相关报道:

中国军队现代化同时提升重大灾害救援能力

美空军白皮书:中国等国挑战其太空电子领域

美鼓吹中国威胁 转嫁太空战计划舆论危机

国产北斗二代军用终端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图)

解读北斗系统在救灾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之谜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灾区全时空信息沟通

救灾中的“北斗”导航系统:神兵天降“孤岛”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