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中国造大飞机要摆脱“川陕之争”等地方利益局限
2007年04月04日 11:49《瞭望》新闻周刊投票数: 顶一下  【


陕西西飞的新舟60,是目前唯一在生产的国产客机

经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尽快开展工作。“两会”结束后不久公布的这一消息,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去年初,“发展大飞机”作为国家决策被写进《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重新点燃了中国人建设航空大国的梦想。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的孙海鹰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尽管还有不同声音,但在国家坚强意志的统领下,大飞机的研制工作终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自主研制大飞机能形成共识,来之不易。它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

孙海鹰曾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担任区域科技发展组组长,由他领衔承担的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西部航空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已于去年4月结题上报中央。该课题组与北京大学路风教授担纲的《中国大型飞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中国航空产业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详细研究,为大飞机的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川陕之争”背后

早在“大飞机”未正式立项时,各种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北京大学路风教授撰写的《中国大型飞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曾对大飞机项目的“干(线)支(线)之争”、“军(机)民(机)之争”、“东(上海)西(西安)之争”有过详细论述。自去年初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正式表明“要自主发展国产大型客机”后,有实力的省市对建设“中国大型客机基地”的公关就进入了紧锣密鼓的阶段,今春“两会”期间,“川陕之争”使争夺行动开始“升级”。

“大飞机制造之所以受到特别的关注,是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孙海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大型民用飞机研制属于高精尖项目,产业拉动作用强大,可以带动机械制造、电子、冶金、化工、材料、能源、信息等许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大型飞机技术的突破,将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

3月2日,来自陕西的高正红、刘石民等十余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将我省建成民用大飞机研发生产基地的建议》。3月5日,四川省的50位全国政协委员,以集体提案方式,向全国政协和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份名为《充分利用四川优势,发展我国大型客机》的提案。同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刘应明牵头,联合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也提交了内容大致相同的相关建议,呼吁尽快确立四川“中国大型客机研制基地”的地位,好使这一战略工程尽快上马。川、陕两省在提案中都表示自己更有优势。

另据《瞭望》新闻周刊了解,上海虽未在“两会”上大张旗鼓地“动作”,但“功夫在诗外”,“争夺”的势头丝毫不弱。川、陕、沪各具优势,大飞机项目究竟花落谁家,再度引起各方关注。

孙海鹰课题组完成的《西部航空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对川陕两省航空产业的状况作了详细分析。报告显示,四川航空产业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先后建成了成飞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发公司、中国航空燃汽涡轮研究院、成都航空仪表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事业单位,形成了较强的歼击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的开发、研制、试验试飞和生产能力,已基本具备第三代战斗机批量生产和高新武器装备的研发能力,成为我国航空工业科研生产和外贸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四川航空产业坚持“军民结合”的方针,发挥航空高科技和先进制造技术的优势,在为国外飞机制造厂商转包生产方面迅速发展,并向汽车、纺织、轻工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领域转移、扩散,开发了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汽车模具、柴油电喷、燃气发电设备、中频气流纺纱机等大量民用产品和项目。

全国政协四川团的委员们总结说,四川发展大型飞机主要有整机研发能力强、制造和配套企业多、大量风洞群和跑道以及科研人员众多、“三线”国防科工底子厚等六大优势。拥有成飞设计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的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和试验基地,形成了大批技术雄厚、设备精良的航空制造企业和配套企业——空客在华采购量的70%由四川企业完成。更为重要的是,去年晚些时候高调亮相国际军用航空界的“歼十”飞机,就是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自主设计。“为了能担任大飞机的生产,我们成飞准备了10年。”成飞公司一位工程技术人员表示。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