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现潜艇某系统国产化 长期缺少该核心技术
2009年01月22日 08:14解放军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发动机] [潜艇]

中国新型元级潜艇

子夜,茫茫的东海某海域。

一艘潜艇正从这里投向大洋怀抱。电波像一双双无形的手,将天空、陆上、海里的检测仪器联成一体;指令、数据、信息如水银倾泻,充斥三维世界。随着潜艇一次次向极限冲击,一道道新纪录在中国海军诞生了。蹈海的中国“蛟龙”再一次彰显了自主创新的豪迈。在长达7年中海军驻沪某研究所军代室监造官们不懈探索创新,终于实现了潜艇某系统国产化的目标,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该关键技术的国家。代表室因此先后4次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1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3万小时超强度试验 打造强劲“中国心”

潜艇是海军的核心力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某种核心技术,给国防安全埋下了隐患。想方设法早日生产出放心的国产潜艇“心脏”成为当务之急,任务下达给了某研究所和驻所军代表室。

早在数年前,总代表武晓云就已经参与了该项目前沿领域的预研论证,蓝图在他的脑海中不知描绘了多少遍。很快,囊括前沿设计理念和数百项先进技术的样机诞生了。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样机一出来就进入了3万小时可靠性试验和寿命试验的漫漫征程,军代表和科研人员每天三班倒,新生的样机和它的主人进行着同样体力、耐力和科技力的考验。静谧洁净的立体舱段实验平台内,摄氏40多度的高温下,只见曲轴飞旋、热汗流淌。就这样,系统经过立体舱段3000多个小时的反复试验验证,先后发现和解决了上百个问题。

对新装备研制中出现的问题,专家们是有思想准备的,但遭遇到这么多的难题,平生还是第一次。某重要部件总在试验进行到100小时的时候报警,该项目总设计师反复查找原因,冥思数周毫无进展。比专家更急的是武晓云,了解情况后,他当即带着所有设计人员到相关院所求教。一个月后,他们确定了该核心设备研制和可靠性工作分600小时、1000小时、2000小时“三步走”的实施方案,并一举突破技术瓶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某压紧螺母在做可靠性试验时,每接近300小时就出现断裂。是试验操作不当、材质不合格还是生产工艺有缺陷?眼看交装期限一天天临近,“螺母”成了大家的“心病”。武晓云又邀请全国知名的力学、机械、工艺制造等方面的专家来所会诊,经过近两个月的联合攻关,改进后的压紧螺母不仅达到了技术要求,直到完成2000小时的试验仍然严丝合缝。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