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幕后:退休后保持低调
2009年09月06日 16:02重庆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出版空白

朱镕基本人显然并不看重那些关于他的传记。《上海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文章《卸任总理朱镕基的淡泊生活》称,朱镕基说他自己从来“不看别人写他的传记,认为都是东拼西凑去卖钱的”。

朱镕基的堂兄朱天池也曾写了一本《朱镕基传》,2004年专程送到上海请朱镕基过目,结果连朱镕基的面都没见上。朱天池此后告诉大陆媒体,“暂时不想出版了”。

多种原因,使得内地至今没有出现专门记录和描写朱镕基的出版物。

最为大陆读者熟知的,则是2003年朱镕基卸任之时,《南方周末》用24个版,多达30篇文章,赞美了朱镕基的执政生涯。

这组报道规格之高,不论是在大陆商业化媒体对国家领导人的报道中,还是在该报的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这份报纸出版后迅速被抢购一空,显示了朱镕基在民众心中占有相当地位。但有消息人士称,朱镕基本人对此举并不欣赏。

保密的新书

清晰地描写朱镕基,面临如许困难,令其在公众心目中始终保持神秘。剩下的渠道,或许只剩下朱镕基自己出书了。

大陆领导人出书,早已不是孤立事件。在当代中国领导人中,朱镕基本人其实著述颇丰,但均为事务性、学术性著作,几乎从不涉及个人。

1980年代初期,朱镕基曾经主编(或专著)了一批经济管理书籍。担任国务院总理之后,朱镕基的专著包括1999、2000、2002、2003年,每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2001年3月5日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南方周末》2006年曾刊载文章称,虽然不写传记,但朱镕基对于任职期间一些重大决策的反思和回顾没有停止:2005年北京的一次清华老同学的聚会上,朱镕基流露出准备系统整理成书的想法。

人民出版社负责宣传的官员一度坚称毫不知晓此书的出版计划。匿名消息源称,该书原定8月中旬印刷,但因为运作的慎重,以及审查之需要,推迟为9月份面世。《凤凰周刊》

“我们要民主,我们也要法制”

朱镕基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伍德拉夫采访(1999年4月13日)

伍德拉夫:在你访问美国之前,你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但脾气不好。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次就世贸组织问题没有达成协议,你现在是不是想发脾气?

朱镕基:我在美国不但没有发脾气,而且还始终保持着笑脸。我不认为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会谈是不成功的。克林顿总统和我签署了一个联合声明,在声明中,美国明确表示坚决支持中国在199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认为我们的工作现在处于最后阶段,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达成协议。

“当经济上更强大以后,中国能否容忍更多的不同政见?”

伍德拉夫:大家也都知道,美中在具体问题上会有分歧。这些具体问题之一当然是人权。总理先生,你认为当经济上更强大以后,中国能否容忍更多的不同政见?

朱镕基:就人权来说,常常是中美双方在有共同的概念的同时,在如何实施上有分歧,因为归根结底,各国的情况不同;而且我认为,中国正在不断地改善人权状况。但同时,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我们必须继续在这个方面改进。所以,我们愿意听取外国朋友的意见。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有着2000年传统观念的负担,这影响着我们人民的思想。而且,我们人民的教育水平是不能同美国相比的。

近来,中国全国人大修改了我们的宪法,增加了一项修正案,要依法治国。这表明中国想建立一个完整的司法制度,建立一个法治的国家,但这不是容易办成的事情。我们缺少大量合格的人才。目前,我们非常缺乏法官和律师。你们美国有这么多律师,我们却很少。

“60年之后,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伍德拉夫:提个关于贵国的问题。你希望中国发展成什么样子?你认为40年、50年、60年之后,中国会是什么样的国家?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你看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会如何发展?

朱镕基:我认为,再过四五十年甚至60年以后,中国将会发展起来。但即便在那时,中国也不会超过美国,更不可能对美国构成什么威胁。中国只会成为美国的朋友,很可能是美国的大市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继续下去,但我们仍将保持社会主义。我们的经济体制将继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为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使我们避免经济危机。当然,美国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你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期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

伍德拉夫:永远是社会主义?

朱镕基:永远是,但我说的社会主义带有中国特色。

伍德拉夫:中国对民主有什么害怕的吗?

朱镕基:我为民主奋斗了一辈子,因此,我觉得民主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要民主,我们也要法制,所以,在要求民主时不能违法。民主与法制应该同时发展。

摘自《朱镕基答记者问》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