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数百中国企业被西方反倾销调查后的应对之道
2009年08月24日 07:42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报记者 董伟

今年7月以来,欧盟对中国产品连发“反倾销”调查,3周之内竟然达5起,所涉品种从葡萄糖酸钠到铝合金轮毂,数百家中国企业被裹挟其中。反倾销的频率、范围和影响都相当少见。欧盟的理由是:中国企业采取了“不公平”的贸易行为,从而造成了“损害威胁”。

中国政府、企业和学者认为,欧盟的指责并无公正的依据,其后果也必将不利于欧盟自身的经济复苏。“我们希望欧盟恪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维护开放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中欧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近日例行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长江商学院教授梅建平对记者说:“历史经验和经济理论都证明,一旦保护主义盛行,经济形势只有走向更糟糕的境地。”然而,在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明确散去时,人们还是普遍担心,以“反倾销”等为名的贸易保护主义会死灰复燃,而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有思想准备——前方也许有更多类似的麻烦。

欧盟之外,美国也在就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进行调查。

危机中人祸抬头

人们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总是怀有某种奇妙的预感。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华盛顿峰会,全球领导人即发表声明承诺,支持全球经济增长,避免吊桥高抬的保护主义。美国更是强调对市场原则的支持。

“只是这一切就像俄狄浦斯的命运一样,虽然在出生以前就已被预言昭示,但仍然无法幸运地避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李建军博士说。他指的是如下事实:

今年早些时候,巴西政府宣布,将对包括玩具、鞋子、成衣和照相机在内的24种进口产品实行许可制度。之前,印度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7起贸易经济调查,今年2月6日又开始对进口中国玩具设限。序幕就这样慢慢拉开,真正的主角——市场经济发源之地的欧美各国也随后悉数登场。

奥巴马政府提交的近8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赫然写着“购买美国货”条款;法国汽车制造商则被告知要购买法国产零部件,并且不得关闭国内的工厂;西班牙一位部长督促消费者购买本国制造的商品;英国林赛炼油厂外谩骂意大利和葡萄牙工人的示威者高呼“把英国的工作机会留给英国人”。

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特别关税,该建议正在等待奥巴马政府9月前批准。

几乎同时,欧洲车轮制造商协会代表欧盟6家铝轮毂生产企业向欧盟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调查我国出口铝轮毂企业的倾销行为。欧盟委员会在8月3日照会中国政府,称最晚将在8月15日前立案调查。如果调查后裁决反倾销成立,欧盟将连续5年对我国出口到欧盟的铝轮毂加征最高33%的关税。

毫无疑问,所涉行业、企业立刻就明白其中的灾难性意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轮委员会秘书长李晓擎表示,如果中国反倾销败诉,中国铝轮毂很可能全部退出欧盟市场,而且以后也很难进入。北美、日本等其他主要出口市场也很可能效仿欧盟的做法。

中国的轮胎在美国也面临相同的危机。

让历史告诉未来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深信,危机时刻的保护主义总是得不偿失,“历史经验和经济理论都证明,一旦保护主义盛行,经济形势只有走向更糟糕的境地”。

20世纪30年代初,全球经济也如今天一样困难,衰退蔓延深不见底。为求自保,美国于1930年6月通过了著名的“史默特—哈利关税法案”。该法案大幅提高了进口到美国的两万多种产品的关税,美国平均关税率从38%跃升至52%。当时1028位经济学家签名反对它的通过。据说,汽车大亨福特在白宫待了一晚上,试图说服胡佛总统否决这个法案,终究没有成功。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董伟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