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农村改革30年大考:启动新一轮体制改革大势所趋
2008年09月11日 13:54人民网-人民论坛 】 【打印

农牧企业做强做大的“大午模式”:“三套马车”拉动企业发展

人民论坛记者:《人民论坛》杂志社最近举办了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高层论坛,与会专家对三农问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作为地处农村的一家农牧企业,大午集团为何能在20多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孙大午:作为民营企业,我们能快速发展起来,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建立了一套现代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和创新理论,即开创了“私企立宪制”。这个制度已经运行四年了,目前来说我们觉得挺好。简单地说就是,民主是个好东西。现代法制社会就是权力对权力的制约。能人在相应位置上,坐车,拿高工资,待遇比别人高,必须得接受监督。现代民营企业管理尤其如此。

“私企立宪制”的核心就是分权、确权、限权,监事会、董事会、理事会并驾齐驱。监督权归监事会,决策权归董事会,执行权归理事会。总经理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

企业领导班子的民主选举分为两次预选(海选,相当于广泛民主)、一次正式选举(相当于中层代议制民主)和一次精英选举(高层民主)。第一次预选是不分工作时间长短,集团所有员工参加,5人以上联名推荐候选人;第二次预选是由工作时间3个月以上的员工,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按所限名额票决候选人。经过10天左右的酝酿,举行正式选举。在每位候选人进行15分钟以内的竞选演说后,当场投票选出新的“班子”。因为是不记名投票,谁也不知投的是谁,而且是当场唱票。即使有人请吃饭拉关系,也不能保证别人一定投他的票。精英选举就是在选出的董事会成员中票决各子公司一把手,其中董事长、理事长、监事长各有一张加权票。

农村改革之盼: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人民论坛记者:展望未来30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各位有什么感想和期望?

孙大午: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于改革有很高的价值认同感;而在20多年后,人们对改革本身的认识发生了分歧。其中的一些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们关注农村、农民。为农民而生、为农民立言,让农民有宽松、和谐的劳动环境、创业环境,这是我的梦想。针对“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的现实,我提出了关于“乡村创业促进法”的设想。因为只有给农民松绑解缚,让农民获得自由的创业环境、合法的金融空间,才能激活农村的自我造血功能。应该从政策、制度等层面去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农民创业的活力。

农村为什么落后,农民为什么富不起来?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开发区的政策是由县级以上政府主导落实,而且也大都落实在县级以上城市。如果放开农村,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农村,允许农民自主开发,自主经营,招商引资,建设自己的家园,让政策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农村会很快富起来。政策应该适时调整,新的政策才能给农村以希望。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比如,小麦的价格去年涨了一角,但是肥料、生产资料也在涨,农民没有得实惠。问题就出在“一百个厨师给一个人做饭”。生产容易销售难,几亿农民瞄准城市人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大于求是有目共睹的。

李昌平:针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问题,解决思路关键还是在制度设计的层面。要千方百计扶持和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城市社区消费合作社结对子,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产品直接进城市社区农产品便民超市。

农村改革30年后的今天,最大的问题是部门权力寻租,它仍困扰和制约着农村经济活力。希望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何慧丽: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那就是: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体制性障碍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原有单纯依靠国家经济、技术部门提供的服务,已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乡镇原有“七站八所”的演变就是有力的证明。在这个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大有可为,以打破“优质不优价,增产不增收”的被动局面。在这方面来说,各类农民合作经济在实践中显示了自身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更多的是需要政府、企业去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从来都是农村人往城里跑,城市和乡村很少双向流动,这种单一路径使得城乡差距拉大,隔膜加深。新农村建设不只是口头上的事、项目上的事、专家的事,也不只是政府的事,它是每个人身体力行的事,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健康密切相关的事。希望这些理念变成一个村庄的现实,变成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现实。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黄鸣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