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没有常规潜艇的中国如何造出核潜艇?
2009年11月16日 09:07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央军委的“特别公函”,毛泽东的连续重要批示,对积极进行核潜艇研制却饱受冲击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定心丸”;对那些热衷于搞阴谋诡计的“造反派”则是一个打击,他们再也不敢以抓革命的名义来破坏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了。

在那极端动荡的岁月里,周恩来想方设法为科技专家排忧解难,保护他们。他要求各单位列出必须重点保护的科技专家和技术骨干名单,经他批准后,由各单位保证他们的安全并能够正常地从事科研工作,并要求经常向他报告执行情况。面对造反派疯狂的“打”、“砸”、“抢”,周恩来坚决指出:“毛主席讲的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合理的规章制度必须坚持。”

在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领导同志的巨大关怀下,“文化大革命”才不至于全面冲击到核潜艇工程,工程得以继续进行。1968年11月23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开工建造。

核潜艇开工后,为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工作,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于1969年10月成立了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在中央专委领导下工作。不久,海军政委苏振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有: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余秋里,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罗舜初、赵启民,海军副司令员周希汉,一机部副部长周子健,二机部副部长刘伟,六机部副部长边疆,国防工业办公室军事管制小组组长张元培,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李如洪,海军装备部副部长侯向之,舰艇研究院副院长陈右铭等。

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办多次联合召开核动力装置科研攻关和设备、材料试制协调会,组织落实重大项目的协作任务。中国科学院、有关高等院校、海军、一机部、二机部、六机部、冶金部、化工部、四川、黑龙江、上海、武汉等有关部门和地区,在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自上而下形成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效率比较高、动转比较庞大而又灵活的管理协调和协作攻关体系。

四、1970年12月26日,人们特意选择了毛泽东生日这一天,把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送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编入中国海军序列。毛泽东发出的“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号召正在变为现实

核潜艇技术研制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表、附件达2600多项,4.6万多台件,电缆总长90余公里,管道总长30余公里。不仅要研制紧凑可靠的艇用核动力装置,选好适于水下高速航行的艇体线型,而且要装备保障艇员长期水下工作和生活的空调、空气再生、净化系统、水下导航定位系统、远距离隐蔽通信系统、水下远程警戒、搜索、侦察、通信、目标定位的综合声纳系统,以及与潜艇的作战使命相适应的反潜鱼雷武器系统。

然而,困难再多也吓不倒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在没有资料可以借鉴,研制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发挥聪明才智,硬是解开了一个个难题,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客观上,60年代和70年代我国的生产工艺比较落后,要想将这么复杂的工程一次研制建造成功,要想在核潜艇有限的耐压壳内布置数以万计的设备、仪表、附件,并通过管道、电缆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困难极大。

怎样解决这个难题?719所的设计人员和核潜艇制造厂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办法,建造一个1∶1的核潜艇模型。两家密切协同,用一年多时间建造了一个1∶1全尺寸钢木模型。有了这个全尺寸模型,设计、安装人员和部队使用人员通过现场设计、模拟安装、模拟操作,反复推敲,不断调整,发现和解决了大量安装、维修、操纵等方面的问题,确定了全艇设备、仪表的布置,管路、电缆的走向及耐压艇体上1000多个开孔位置,保证了总体施工设计的一次成功。

核潜艇的心脏是动力装置。为了研制核潜艇的动力装置,核潜艇工程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提出,先搞一个陆上模拟、定型,再原样复制到核潜艇上去。这个建议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最后,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拍板,为了核动力潜艇一次建造成功,必须建立陆上模式堆。

根据毛泽东的批示,解放军派出大批部队支援陆上核反应堆试验场的基本建设。到1969年下半年,共有上万军民云集西南某地,建设核潜艇陆上模式堆。

1970年4月,数万台设备、数不清的零件联在了一起,一个庞大、复杂、精密的核动力系统建成了。5月1日,陆上模式堆开始试车。试车结果表明:陆上模式堆工程良好,具备了开堆试验的条件。

至此,核潜艇研制已经基本通过了设计、安装、调试、操作四道关,就剩下最关键的试验关了。

1970年7月6日,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决定将启堆试验时间改为7月18日。

7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地堂福建厅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13次会议,听取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关于陆上模拟堆启堆运行试验问题汇报。汇报由彭士禄主讲,聂荣致、叶剑英元帅参加。

听完汇报,周恩来说:“你们说已经过了设计、安装、调试、操作四关,剩下的是最关键的试验关,你们要注意,千万不要认为已经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了,不在乎了。哪个环节不注意,都有可能出问题。科学试验就是要有敢想敢干的精神,可能要付出牺牲的代价。只要你们尽一切可能努力了,就是失败,我也不责怪你们,总结教训再继续干。”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树德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