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更是民族精神新的起点。此前,中国人民曾历尽纷争岁月,而鹰视狼顾的日本帝国主义则积小进为大取,零刀割肉,波浪式推进,利用中国内部纷争扩大在华权益,这一切,都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迎来转折点。随着中国共产党推动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得实现,四万万同胞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七七事变,让中国人遭受了苦难,也让中国人懂得了兄弟一心,其利断金。78年前,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78年后,大刀也许已有青锈,但民族团结的精神仍在,璀璨如昨。【网友评论】【“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展览】【走进“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方大曾纪念馆】

高清图集
上一张
下一张

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图集

2015-07-01 12:15 0人参与 0条评论

2015年是纪念抗战胜利的第70周年,同时也是纪念七七事变的第78周年,以下是一组七七事变的图集。1.在卢沟桥头防御工事内的中国士兵

20
01
 

七七事变后的中国:全国上下一致团结发动抗战

卢沟桥事变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事变发生后仅两个月又十五天,以团结御侮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形成。此后,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国共双方的军队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体,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卢沟桥的炮声成了中华民族总动员的号角。全中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宗教、职业、性别、年龄,纷纷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在白山黑水间首先点燃的抗日烽烟,立即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整个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抗日的怒火,形成了中华民族史上空前的团结御侮、抵抗侵略的壮观局面。【详细】

 

“九一八事变”时中国仍内乱

“一二八”事变蒋介石暗中掣肘

国民政府自东北易帜而达成名义上的统一以来, 直到事变发生,先后爆发的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张桂战争、蒋唐石战争和蒋阎冯桂中原大战, 使中国一直处在极度混乱的分裂状态, 尽管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中央地位逐渐稳固, 但其实际可以控制的地域也仅止于长江流域东南诸省。 【详细】
东北军之不抵抗,一方面是由于东北军与日军的军事实力悬殊。另外原因,就是张学良作为地方军阀,不愿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中国政坛,非嫡系只能以拥兵自重的方式生存,否则关内亦无其立足之地。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 【详细】
1932年1月11日,蒋介石在奉化溪口发表《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的讲话,提出为人诟病的“三日亡国论”,表示“不可轻言绝交宣战”,同时防止“不逞之徒”乘机“倾覆政府”。日本发动的一二八事变。蒋介石不支持十九路军抗日,并不惜屈辱签订《淞沪停战协议》,执行的正是“溪口讲话”的精神。【详细】
 
七七事变中的蒋介石与宋哲元
 

面对危局,蒋介石采取外交斡旋与不惜开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一方面命令外交部部长、资深外交家王宠惠向日本驻华大使提出严重口头和书面抗议,要求日军立即撤回原防,中国保留一切合法要求。【详细】

宋哲元态度  

卢沟桥事变之前,宋哲元为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正猫在山东乐陵县老家为死去的父亲挖坑修墓,一切军政事务全部交付驻平的冯治安与秦德纯办理。7月8日晨,秦德纯打电话到庐山,向正在牯岭召开会议的中国军政最高统帅蒋介石,报告事变经过以及北平面临的危急情形。蒋介石闻讯,大惊,继而对日军制造这一事变的真实意图,以及中国将如何采取应对策略,作了反复思考与细致推敲此时在山东乐陵老家的宋哲元,早已从秦德纯发来的电报中得知卢沟桥事变情形,但这一事件似乎没有引起他的兴趣和警觉,他本人也没有立即回平处理事务的打算。【详细】

蒋介石下定决心  

7月9日,蒋介石采取积极军事反击的决心已定,在迅速调兵遣将的同时,于庐山牯岭海寒寺致电宋哲元,告已调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部两个师、庞炳勋部及高桂滋部开赴保定、石家庄一线助战。并警告宋哲元放弃固执、幼稚的幻想,尽快从沉醉的迷梦中醒来。 【详细】

蒋介石严令宋哲元  

蒋介石透过各种军事情报网络,觉察到日本方面的阴谋,在公开声明中严正指出,任何协定都须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面对宋哲元一直摇摆于战、和之间,置中央政府训令于不顾,顽固地寄希望于日军妥协求和的心理与做派,蒋介石甚为担忧和不满。【详细】

 

七七事变带来的巨变:外国人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

半年前,这两人都参与了反对南京政府的“两广事变”,与蒋介石嫡系部队作战,而现在他们跟英国人谈话时却表示,一个被侵略的国家没有资格讨价还价,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抵抗日本人。“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是“七七事变”发生近两个月后,战火中的中国给予西方的印象。【详细】

 
 

捐弃前嫌主持缔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主动号召团结抗日

努力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应对七七事变的方针之一,并且为此做了巨大的努力。七七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发表通电,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积极沟通国民党政府,把民族的利益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上,不计本党的地位高低,多次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详细】

 

共产党积极表示抗战

八路军走上抗日前线

从西安事变到七七事变半年多的谈判中,国民党在表面上虽未拒绝联共抗日,但设置了种种障碍,从而使谈判未取得实质性结果。由于蒋介石联共主要是为中日关系的恶化作准备,所以只要日本不放弃侵略,他就感到有联共的必要;但只要中日关系还有一线缓和的希望,他就下不了联共的决心。 【详细】
卢沟桥的炮声点燃了全国抗战的烈火。事变爆发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为了促使国民政府军事当局迅速制订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加强对日作战的指导,中共中央提出全国抗战的战略计划。 【详细】
七七事变后,红军将士满怀爱国热情,多次发表通电,向国民政府要求早日开赴抗日前线,并于7月14日宣布自行政编。次日,中共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中表示:愿立即取消苏维埃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导,开赴抗日前线。 【详细】
 
 
西安事变中的苏联
 

西安事变使共产国际大为震惊,从12月13日起,苏联《真理报》、《消息报》等报刊连篇累牍地发出报道、评论和文章,对西安事变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分析,并对这一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指责。苏联甚至把西安事变说成是中国亲日分子的一个阴谋。【详细】

苏联希望中国拖住日本  

苏联政府竭力贬斥西安事变,表白自己同这一事变毫不相干,是出于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外政策的需要。自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联一直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苏联在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希望中国进行抗日战争,长期拖住日本,从而使日本无力进攻苏联,以便使苏联能够集中精力对付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详细】

“莫斯科回电”真相  

共产国际的来电在对张学良的评价方面,与中国共产党有明显的区别;但在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上,与中国共产党基本一致,对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了积极作用。收到共产国际的指示后,中共中央于21日指示周恩来争取与蒋介石、陈诚谈判。【详细】

 
 

七七事变促成中国军政统一 国民政府得以整合各方力量投入抗日

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以后,山西、广西、四川、宁夏、云南、青海等省的地方实力派仍占据着地盘,并拥有数量不少的军队,中国实际上还处于半分裂的状态。卢沟桥的炮声促成了国民政府军令、政令的统一。事变发生后,各地方实力派纷纷发表通电,拥护中央,拥护抗日。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国防会议,各省军政长官均出席会议。会后,除原先已在前线作战的地方部队外,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均奉命开赴抗日前线。【详细】

 
 

国民党改变“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庐山讲话确定奋力抵抗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把国民政府从有限妥协推上了抗战建国的道路。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确立了“不挑战,必抗战”的对日态度,并立即派军队北上,增援华北。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突发的,是日本“处心积虑的谋我之极”的结果,卢沟桥事变发展的结果直接关系着“中国存亡的问题”。蒋介石在庐山的这一谈话,是国民政府对日方针的根本性转变,标志着国民政府走上了全面抗战的道路。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激于民族大义,抛弃了不抵抗政策,走上了抗战建国的道路,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正确的历史性选择。【详细】

 
 

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虽有摩擦团结抗日仍是主流

卢沟桥事变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事变发生后仅两个月又十五天,以团结御侮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形成。此后,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国共双方的军队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体,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共赴国难期间,国共双方虽也发生过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和磨擦,甚至出现过由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的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千古奇冤——皖南事变,但两党间的团结合作始终是大局,是主流。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的完全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详细】

 
凤凰网独家策划
 

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

 

勿忘中国远征军[策划]
你们的名字也许不为人知,但你们的功绩将永世长存。

 

九一八 光记住还不够[策划]
我们必须知道,屈辱又从何而来。

 

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策划]早已落魄的东北军开始迎来属于它的诸神黄昏。

 

东北义勇军抗日录[策划]曾抛头颅洒热血的义勇军将士埋骨何处?

 

壮哉!黄埔[策划]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国家,为民族留下了印记。

 

交锋!黄埔[策划]他们是抗日战争中共御外辱的兄弟。

 

抗战中美援意味什么[策划]为何只有中国,打起仗越来越烂?

 
 

七七事变后的中国各大党派:取消反蒋纲领 一致拥护国民政府

1937年7月10日,第三党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团结御侮、抗日救亡的八项主张。10月,李济深、陈铭枢等为表示“拥护政府”、“增强全民族团结”,自动解散中华民族革命同盟。1938年4月,国家社会党领袖张君劢、青年党领袖左舜生先后致书蒋介石,表示“方今民族存亡,间不容发,除万众一心,对于国民政府一致拥护外,别无起死回生之途。”除拥护政府对日作战外,各中间党派还在创办报刊,进行抗日宣传;支持抗战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详细】

 

七七事变后的中国普通百姓:不分贵贱无论老幼尽心竭力支援抗战

个八年抗战中,大后方的工人阶级冒着空袭坚持生产,支援前线,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广大农民对抗战的贡献感人肺腑。血战沙场的士兵,主要来自农民。源源不断兵源的补充,主要也来自农民。农民以努力生产、协同作战支持着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以节衣缩食、忍饥挨饿支撑着大后方的巩固。战前,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抗战爆发后,当祖国召唤、形势需要的时候,他们又毫不犹豫地投笔从戎,奔赴战场。抗战期间,由于大敌当前,中国的资本家和地主也响应政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分别以增加生产和同意减租减息,献上了自己一份报国之心。【详细】

 

七七事变后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出人出力出钱支援抗战

少数民族同胞更与汉族同胞风雨同舟。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除早已在东北战斗的满族、朝鲜族等之外,回族、傣族、壮族、高山族、水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也纷纷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战场。据统计,八年抗战中直接参加对日武装作战的少数民族近四十个。广大华侨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始终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世界各地华侨纷纷组织起来,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除捐献款物外,广大华侨还喊出了有力出力的口号,许多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热血青年终止学业,不远万里回到祖国,直接参加祖国神圣的抗战事业。【详细】

 
70年前的论文:抗日越久对中共越有利
 

七十年前的论文

历史政治学系余国瓒论文《中国共产党之研究》预言中国一定取得最终胜利,他分析“战争既发,实为中华民国生死关头,则国内各党派,应捐弃党之私利成见,而当以国家民族利益之前提。”这个学生还颇有远见地预言:“抗日持续时间越长,对中国共产党越有利。” 【详细】

 

1936年斯大林为中共抗日画蓝图

《日记》详细记录了斯大林11月11日接见被选派回国的王明、康生等人时的谈话内容。斯大林一上来就批评“共产国际书记处的决定已经过时了”,用斯大林的话来说:“对于中国共产党现在基本的问题是:融入全民族的浪潮并取得领导地位。”“中国人怎样打击外部敌人——这是决定性的问题。当这一问题结束时,再提出怎样互相打的问题!”为此,“八路军必须要有30个师,而不是三个师。”编制的问题不必担心,“这可以通过建立后备团的形式做到”。对八路军来说,在它还没有自己的炮兵的时候,它的策略不该是直接进攻,而应该是去骚扰敌人”。分析斯大林的谈话,不难看出斯大林依旧是站在共产党的立场上来考虑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问题的。 【详细】

 
 

全面抗战促使中国在压力下加快统一 七七事变为中国民族国家出现吹响号角

说抗日战争推进了中华民族振兴的步伐,则有一定的道理。这是因为,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只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在此之前,中国虽然有过中央政府,但几乎总是不断地遭遇挑战。抗日战争的爆发,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中央政府的地位空前稳固,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国家的统一,又恰恰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详细】

 

抗战成收回旧疆域契机

抗战证明中华民族不可欺侮

中国必成现代文明国家

美英两国领导人1941年公开发表《大西洋宪章》,进而促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由于中国是最重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和联合国创始国之一,美英等国自然很快与中国签订了废止各种不平等条约的协定,于1943年通过《开罗宣言》等承认中国有权收回被日本占领的领土。43年对于中国的外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人追求了上百年的梦想实现了。【详细】
因为它印证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国家的国民被广泛动员起来,具有了一定的民族主义觉悟之后,任何列强都不可能轻易地征服它。近百年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多少次,没有哪一次不是以割地赔款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为代价。而这一次所以不同,就是因为民众开始关心国家的生死存亡,并且有了影响政府的力量。从这一点出发,纪念这段历史,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尤其是可以从中看到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希望。【详细】
抗战激起了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努力建设一个强大且具有现代文明的国家开始成为中国人的共识。应该说,直到今天,我们在纪念和反思抗战胜利的时候,这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过程还没有完成。仅要求国民爱国是不够的,政府的廉洁自律、民主公正,真正造福于民,取信于民,至关重要。【详细】
毛泽东说过,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民主人士晏阳初在《大公报》著文指出,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详细】
 
蒋介石总结抗战初期失利原因
 

“此次平津战争,我们佟副军长和赵师长督战阵亡,其余旅团长以及下级官兵战死的,到现在为止,虽然还没有统计,但至少总在三千以上。似此战争不到两天,我们廿九军及各保安队官兵殉国的有这样多,实在是忠勇壮烈,但战争的结果不能不说是失败,这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不讲信义,我们平津一般将领受了敌人的欺骗,以致缺乏准备,没有作战决心。【详细】

关麟征:我一生打鬼子  

“我的一生是打日本鬼子的一生”,晚年的关麟征对自己的戎马生涯颇为自豪。台儿庄战役之后,日军名将坂垣征四郎不无钦佩地说:“关麟征的一个军应视普通支那十个军。”在台儿庄战役中与关麟征较量过的坂垣征四郎说:“关麟征一个军应视普通支那十个军。”【详细】

日军评抗战时国军白刃战实力  

《敌人训练有素,特别是荣誉一师擅长白刃格斗》轻机枪手和步枪手交互冲锋。七、八名象是专门投掷手榴弹的投弹手伴随其后,一旦冲到距我约三十米的地方,就跪到机枪手和步枪手的前面,一齐投掷手榴弹,干得相当漂亮。一旦突击不成功,就在轻机枪的掩护下撤退。可是,我方没有弹药,只是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冲过来,所以也许会被吃掉。 【详细】

蒋介石的功绩和可议之处同在  

蒋介石最后决策实行抗战,“义无反顾”。就这一点而言,蒋介石对于抗战的发动确实是有贡献的,而且他在抗战期间也始终坚持了抗战的立场。抵制了日伪的“诱和”及国民党内外的求和主张,也值得予以充分的肯定。 【详细】

历史的曙光,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显现。78年前,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78年后,大刀也许已有青锈,但民族团结的精神仍在,璀璨如昨。七七事变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灾难,也让古老的中国历史性地选择了民族崛起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