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俊波:知青,老山战士,诗人,编剧,央行上海掌门人
2009年10月15日 12:17中国企业家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他是学者,又是金融高官。在他低调、远离媒体的副部级官员生涯的同时,他是活跃的影视剧编剧。只不过,人们从未把正在热播的电视屏幕上“总编剧项俊波”和一位央行副行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他当过知青,在老山前线打过仗、负过伤,曾是感情澎湃的诗人,又是铁面的审计署高官。在众多的中央高层官员中,在人生每次转折中,他的经历都如此地“不同寻常”,称得上是个“神奇”人物。

8月10日,外界传闻已一年之久的央行分拆最终落为现实。央行二总部迁至上海。从此,一南一北将有两个金融“大脑”同时掌控中国金融业的一举一动。

而这位“神奇”的央行副行长项俊波,就是南二部的掌门人。

从军、从文

巴蜀自古出鬼才。 四川自古文风鼎盛,现当代更有以巴金、魏明伦、阿来等作家为代表的四川作家群。而川中文人的绝大多数都出自川东。

1954年,项俊波就出生在川东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是重庆一所大学的教授。良好的家教,加上校园环境的浸淫,少年起项俊波便对文学有了执著的爱好。

在那个红色年代里,项俊波响应号召下乡在老家万县一带当知青。“那时,他才十五六岁,人都还没发育,吃过不少苦,是苦环境里锻炼出来的。”他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

随后,项俊波参军入伍。先在成都军区担任司令部秘书,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项俊波随部队奔赴老山前线,当上了连队指导员。在一场战斗中,他曾带着连队深入到敌后,并在战斗中腿部负伤。血与火的戎马生涯,锻炼了项俊波的勇气和毅力。

战争结束后,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部队推荐他到军校深造。这是一个好机会。然而,项俊波却做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抉择——离开已经为他铺开锦绣前程的部队,参加刚恢复不久的全国高考。

酷爱文学的项俊波,其理想一度是当作家,他曾想报考中文系。但是,项的父亲认为“学经济更有前途”,在他的坚持下,项俊波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系。以今天“马后炮”式的判断来看,当时这位把意志“强加”子女意愿的父亲无疑是极有前瞻眼光的。在随后的二十年间,文学逐渐式微,中国社会的重心落到了经济建设上,国家急需大量掌握经济、财经、金融知识的人才。

尽管后来的职业方向和文学创作渐行渐远,项俊波却从未放弃对文学的兴趣。在北京求学、工作期间,他与在京的一帮四川籍文学创作者交往颇密,经常在一起切磋文学。据他的一位同乡文友的介绍,在当时的四川文学界里,项俊波写诗、写小说都已是小有名气。

随着在国家审计署、央行职位的逐步提升,项俊波的工作日益繁忙,闭门潜心小说创作几乎成为奢望。他选择了影视剧创作作为自己文学梦的延续。“他总是利用节假日搞创作,在国庆节、春节写剧本。”

项俊波的题材涉猎极广,一般都取材于川东的风土人情和个人的经历,创作过电影《远山》、武侠剧《紫剑传奇》等。其中最出色的是与审计有关的反腐影视剧,早在1986年到1987年,项俊波创作过国内第一部反映审计工作的多集电视剧《人民不会忘记》。该剧由田壮壮执导,李雪健出演,项俊波本人担任制片和编剧。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饶曙光曾和项俊波合作过多部影视剧。在创作过程中,两人有时会为了剧本的角色和细节争论。

“他特别关注人性,注重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对人在面对环境中做出各种抉择的刻画非常到位。” 饶曙光向本刊记者如此评价老朋友的文学创作。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