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知青安仁过节 追忆那逝去的年华
2009年10月16日 12:48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评论共 】 【打印共有评论0

2009西南知青文化节在建川博物馆聚落举行

昨日,2009西南知青文化节在成都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聚落举行。文化节以悼念曾经在云南一场火灾中死去的10名成都女孩拉开了序幕。10块墓碑上,每一个女孩子的生命都中止于1971年3月24日,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7岁。默哀、致敬,站在这些墓碑面前的,是年逾五旬的几十名知青,他们曾是当年和女孩们一起上山下乡的战友。

这几十名当年支边云南的知青们一大早就来到了现场,虽然年龄都在50多岁,可女知青却都梳着两条辫子,扎红头绳,回到了当年支边时的打扮。上午11时,大家来到“粉·焚”纪念碑前,向10名曾在1971年3月24日凌晨一场大火中丧生的女知青献花。

“粉·焚”纪念碑由一块竖立的花岗石碑和一个巨大卧倒的五角星组成。花岗石碑的正面除了“粉·焚”两个大字,上面还刻着10位知青的名字:周金秀、李晓妮、晏啟芬、阮国清、范金凤、傅蓉碧、傅国秀、万禄秀、李观玉、施桂芬,石碑背面写着“三·二四”火灾经过。1971年3月24日,成都的10名女孩在云南被称为大盈江(中国第一片种植橡胶树的地方)的土地上某间茅草房中葬身火海,结束了她们如花的生命。年仅十六七岁的她们也许是当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军龄最短的成都籍战士。

2008年底,建川博物馆派遣工作人员赴云南盈江,为10名客死他乡的女知青重新立碑,并将原碑及10名遇难知青的档案迎回成都。

在火灾中的幸存者王晓梅讲述当年惊魂一刻时,台下有人开始默默地低头哭泣,王晓梅也红了眼圈。“魂兮归来。”当成都云南支边知青联谊会曾贤云代表知青发言时,张口第一句便引爆了全场压抑着的悲伤情绪。“当年的知青战友以那么年轻的生命到边疆,甚至没有看清边疆的样子就献出了生命……”曾贤云几度哽咽。站在一旁的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也忍不住了,取下眼镜抹着眼泪。“感谢馆长,如果不是你,她们今天都还在他乡。”曾贤云久久地握着樊建川的手不愿松开。

使劲调整好情绪的曾贤云继续说道,这个纪念碑不仅是为10位成都女知青而立,更是为全国在知青岁月中不幸去世的全体逝者而立的。“遇难女孩子的生命就像这一朵朵盛开的芙蓉花,它们是粉红色的、年轻的。”樊建川曾当过知青,这10个女孩子的遭遇尤其让他感伤,“天下知青是一家人。”他希望用这种方式让下一辈铭记知青这一特殊群体,“铭记我们的欢乐与痛苦,经验与教训,并从中汲取经验。”樊建川一改平日里激昂的语调,语气中透出悲伤。

樊建川表示,明年年底,“中国知青博物馆”将在位于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内建成开放。

记者 陈诚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诚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