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事件若干亲历者的回忆
2009年02月28日 19:28书摘 】 【打印已有评论0

难忘“三· 一五”战斗支前

张希平

对于我和我的战友们来说,1969 年3 月15 日,是难以忘却的一天,至今每每想起都令我激动不已,是48 年来一天当中的分分秒秒都记得清清楚楚的惟一的一天。

那一天,我上了珍宝岛。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3 月2 日打响的。3 月8 日夜里,由当时的21 团(即八五三农场)组成的一个担架连开赴珍宝岛前线。作战部队大本营设在五林洞,是完达山中的一个村落。担架连就驻扎在五林洞附近。

3 月15 日早,担架连接到命令:火速赶赴前线。前线离驻地廿多公里。我们坐在军车里,急切、兴奋、好奇、紧张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是一种未曾有过、也未曾再有的体验。担架连在无名高地下以班为单位散开待命。班长丁雷立即被叫去接受任务,不一会儿回来后,分发给每人一个急救包(我现在还保存着》。正在分发,几颗流弹呼啸而过,紧接着看到对面半山腰一棵大树被拦腰炸断,随即传来震耳的爆炸声。此时,原来的好奇心、莫名的兴奋一下子荡然无存,真正地紧张了起来。

任务非常明确:往上送炮弹,往下抬伤员。我们送的是60 火箭筒使用的火箭弹,专门打坦克的。每箱六发炮弹,重二十多公斤,弹箱长宽有四十多厘米,厚二十多厘米,每人一箱。东北的三月份还是天寒地冻,大伙儿多穿的是在北京发的一身类似于军装的黄色棉衣棉裤,我又在外面罩了一身蓝色再生布的工作服,可想不到就这一身蓝,差点儿要了我的命。

刚扛上一箱炮弹,并没觉得怎么样,走出一段路后就不行了。山路白天化一点,夜里冻一点,说冰不是冰,说雪不是雪,滑极了还有上下坡。40 斤的炮弹箱方方正正,又没有带绳子、绑腿之类的东西,扛不好扛,背没法背,胳膊夹又夹不过来,抱着又难走,只能扛一会儿,抱一会儿;一会儿走,一会儿停,一会儿跑,刚开始听说有人尿了裤子,大伙儿都乐了。这会儿自己也上气不接下气了。眼前是一片开阔地,前面的人传下命令:跑步通过封锁线。我才跑了没几步脚底下一滑,两个胳膊找平衡,炮弹箱甩了出去。就在弹箱还没着地的霎那间,我心想这下完了,非把我炸飞了不可。然而并没有爆炸,我很纳闷儿,咋没炸呢?后来才知道炮弹没装引信,炸不了。当时哪顾得上多想,抱起箱子就追。跑着、跑着,忽听前面的人大喊一声:“卧倒!”我们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趴了下来,也没摔着弹箱。现在想起来,也不知当时怎么都那么敏捷,都那么训练有素。喊声未落,一连串子弹便横扫过来,夹着刺耳的声音从头顶飞过去。要不是动作快,准有中弹的了。

过了封锁线开阔地,就来到乌苏里江边,我们钻进江边战壕。抬头看去,隔着几十米江面,一个岛屿呈现眼前,这就是珍宝岛啊。珍宝岛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像半个鸭梨,卧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历来为中国领土。当时苏联出兵人侵珍宝岛,我国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反击。

当地有句俗语:“清明开河,谷雨开江。”据说,东北那地方,一到清明节,河就解冻了,是从中间往两边化开。江则不同,谷雨那天,乌苏里江一下子就开了,巨大的冰块伴着巨大的轰鸣声顺江而下,特别壮观。只可惜没看到这种景象,恐怕今后也不会有谷雨时节身临乌苏里江边看开江的机会了。三月份的乌苏里江冻得很厉害,开战后,一辆苏军T62 坦克开过江,绕到了岛背后,即侵入了我国领土。我们在战壕里看到了这辆坦克,履带被炸断了。离坦克几米处躺着一名苏联士兵的尸体,尸体旁还有一支手枪。开江后这辆坦克沉入江底,由此又演绎出一段神奇的故事,这里不再细说,最后它被运回北京,就是在军事博物馆公开展览的那辆苏军T62 坦克。

我们扛着炮弹过了江,由解放军战士继续往炮位上送,这时陆陆续续有伤员被抬下来运回。我注意到岛上的树上半截几乎全被炸没了。一个指挥员样子的人走过来,对班长丁雷说:“找两个机灵点儿的。”我和同班的张立俊正好在班长身边,他指着我们俩说:“这俩就行。”指挥员军装外面披了一个白色斗篷,后来知道他是这次保卫战的著名战斗英雄,叫杜永春,是个排长。他给我们交代了新任务。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蒋元明主编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