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导、富教、一统、愚民:先秦文化思想谈
2010年01月19日 18:29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他希望国君“明法令”,用法令来教育民众,用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言论,即推行“法令之教”。商鞍提出了贯彻这一政策实施的必要前提。他认为,要想收到以法令统一民众的思想、言论之效,以下一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一是使法令通俗易懂,”明白易知,愚智遍能知之、二是树立法令的权威,法令既定,不许下民议之,三要“为法令置宫也,置吏也,为天下师”, 由官吏负责对民众宣传法令和执行法令。通过上述办法,就能使国君的法令深入人心,民众学习了法令就知所避,于是他们的思想、言谈及行动就会集中到法令所提倡的农、战方面来,富国强兵的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商鞅主张,推行法令之教,必须“不用六虱”. “六虱:日礼乐,曰《 诗》 、《 书》日修善,曰孝涕,曰诚信,日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国有十二者,上无使农、战,必贫至削。”古代的《 诗》 、《 书》 <BR> 等典籍和泛滥一时的礼乐仁义一类说教,全都是危害农、战,祸国殃民的虱子,应该扫除干净。<BR> 既然《 诗》 、《 书》 、礼、乐等都是当去的东西,自然那些以学习谈论《诗》 、《书》、礼、乐求取进身之阶的人,也是非去不可的。

于是,商鞍又提出了“淫道必塞”的主张。“奚为淫道?为片智者贵,游宦者任,文学私名显之谓。”让那些善于巧辩的人特到尊贵、四“处游说的人得到官职、从事文学而有私名的人得到荣显,这就是“淫道”。淫道即邪路。要住国家富强,必须奖励农、战而堵塞邪路,’淫道必塞”,使那些游离于农、战之外卜六虱之民在社会上根本得不到立身扬名向上爬的出路,从而把他们统统赶到以农、战求取功名富贵的正路上去。

不仅如此,商鞅还进一步提出了抑制私家学派活动的意见:“搏叼、辩慧、信廉、礼乐、修行、群党、任誉、清浊,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不可独立私议曰陈其上。”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对于那些持各种与法令精神不合的各种私学观点心勺队那些集群结党、自相标榜而诱毁他人的人们,对他们的活动要加以抑制。不仅不能让他们由此得到富贵,而且不准他们私自议论刑政得失,更不允许他们刻意创立私家学说向国君进行兜售。明法令与去六虱、塞淫道、抑私学同时并举,这便是商鞍为秦国统治者设计的思想文化政策的基本内容。不言而喻,这是一种以法令来统一全社会过思想、言论和学术时主张。

4.孟子

孟子生当战国中期。当时的政治现实,是“圣王不作、诸侯放恣”;与此相适应,当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也呈现一种“众说蜂起”、“处士横议”的百家争鸣局面。孟子对这种社会现实十分不满,于是他提出了救世之方,其中也包后他对于思想文化问题的主张。孟子对于解决思想文化问题的主张,一言以蔽之,曰:息邪说。

在孟子眼中,当时流行于世的杨朱、墨翟之学,全是蒙蔽世人的邪说,只有孔子的学说才是有益人心的正道。他声言:正、邪不两立,杨、墨之道与孔子之道不能同时并存,‘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解决的办法呢?只有一条:息邪说。具体一点讲,就是“距杨、墨,放邪辞,邪说者不得作。”

孟子这个人有点意思。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米到处游说各国诸侯,向他们陈说自己的一套主张,劝说他们讲仁义、施仁政、行王道。司是,他白己呢?对于自己这一派的论敌,他可是既不仁又不义,必置对方于绝境而后快,王道乎?霸道乎?

显而易见,孟子“息邪说”主张的实质,是希望以孔子首创的儒家学说独领风骚,进而统一当时的思想、学术界。

5.荀子

在以孔子学说统一思想和学术这一点上,荀子与孟子是完全一致的。不过,荀子提出了他自己的实现这种统一的方案。他的方案与孟子的主张相比似乎更“胜”一筹。荀子提出的方案是杀人,诛小人之枭雄。

荀子是借讲历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他的这一主张的: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

门人进间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

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日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泉雄也,不可不诛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