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导、富教、一统、愚民:先秦文化思想谈
2010年01月19日 18:29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 一统说

一统说是指那种要求统一思想、文化和舆论的学术主张。

1.孔子

孔子是第一个提出这种主张的先秦思想家。

孔子自言“信而好古”,他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十分不满,提出了一整套把局史车轮拉向后退的政治纲领:颜渊问为邦。

子日:“行夏之时,乘殷之貉,服周之冕,乐则《 韶》 、《 舞》 ‘舞同“武”) , 放郑声,远俊人。郑声淫,按人殆。”

在这个纲领中,也包括实行文化方面的倒退,即观赏乐舞时,只能演奏古代先王传下来的《 韶》 (舜时的乐舞)、公武》(周武王时的乐舞),而舍弃现时的“郑声”一类流行乐曲。因为在孔子看来,《韶》 、《武》一类先王之乐很典雅。而“郑声”等新兴乐曲则过于放纵了。此外,孔子还曾明确无误地表示勺他“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放郑声,是孔子对于文艺问题的一个基本主张。这个主张的核心,就是用他心目中的正统的文艺斥退新起的异端文艺,恢复“雅乐”的一统天下。

又据荀子和司马迁讲,孔子在为鲁摄相的时侯,杀害了他的论敌、鲁之闻人少正卯。应该说,这是一种统一思想、言论的行动。

2.墨子

墨翟是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兼爱、准攻。尚贤、尚同、节用等十项主张。

在墨子的“尚同”主张中,包含着使民众的关于是非善恶的思想观念归于同一的内容。用他本人的话来讲,就是要“壹同天下之义。”

墨子认为,现时天下之所以分崩离乱,是因为“人异义”,即人们各自怀有互不相同的关于是非善恶的观念造成的。他说: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财物,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义,指善恶是非的观念)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尚同、壹同天下之义,使天下人的思想认识归于一致。壹同夭下之义,在墨子看来,是以民众对于官长、下级对于上级思想的认同为前提的。他具体论述说:‘察乡之所以治者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

“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他认为,只要统治者主观努力,通过层层服从的办法,就能使天下民众都以统治者的思想为思想,以统治者的是非为是非,达到“壹同天下之义”的目的。

人们也许要问:墨子主张使天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之义,那末。天子所持之义又从何而来呢?对此墨子是胸有成竹的。他的回答是:“天子上同于天”,即天子顺从天意。天意又是什么呢?对此问题,墨子有极详细的论述,恕不多引。概而言之,在他看来,天意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就是反对强劫弱、贵傲贱、诈欺愚,就是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等等等等。原来,墨子在这里是将他自己的一系列观点都说成是“天意”了。不仅如此。墨子更多次毫不含糊地宣称:我墨子已经掌握了天意,并且“子墨子之有天之意也。上将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为刑政也,下将以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也。”也就是说,我墨子所谈;皆是天意。上至王公大巨,小至天下‘万民,他们的治刑理政、文章言语,都要由我来判定是非对错。

所以,墨子的尚同、壹义之论,乃是一种企图借助天的至高权威,以墨家学说统一天下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的学术主张。

3.商鞅

商鞅为法家先驱之一,他于战国中期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秦国灼变法事业,取得了国富兵强的成效,使贫弱为秦国一跃而为强大的封建国家。

商鞍在变法中,提出了推行法令之教的主张。

他认为严明构法令是治国的很本,“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